娶妃后,我有了读心术 第228节
元良媛赶紧点头:“要啊要啊,殿下快说。” “你父亲元知府已经进京了,本宫把他安排在本宫的私宅里,过两日就让你们父女见上一面。” 元良媛没想到,刚才她还在心里抱怨呢,这会儿太子就告诉她父亲已经进京了,她开心的差点一蹦三尺高,嘴里一直谢谢殿下谢谢殿下的谢个不停。 太子道:“光这么谢可不行,你这可是一点诚意都没有!” 元良媛立刻一扯太子的衣服妖媚一笑,“那妾身就这样谢,太子总能满意了吧?” 太子被她这一笑差点勾走了魂,脚步不由自主的就跟着元良媛去了内室。 至于他新娶的侧妃直接被 他抛到脑后了。 腊月二十八皇上封笔,今年的除夕难得的皇上没让臣子进宫过年,后宫嫔妃加上儿子儿媳,以及两个孙子一个孙女,基本都进了宫。 为什么是基本呢?福柔郡主被禁足,三皇子在护国寺,三皇子妃禁足,七皇子禁足,哪怕是过年这三位也没被放出来。 想想也挺好玩儿的,皇上一生气就让嫔妃儿子女儿儿媳妇的禁足,被他禁的,除夕宴上都显得清冷了两分。 不过清冷有清冷的好处,这些会挑事的全被禁足了,除夕夜过的特别安宁,没有任何意外发生,过了初五就正式上朝,初八这日叶寒瑜特意进了一趟宫。 “今日来,是有事吗?” “父皇,王妃在庄子上种的土豆能收了,您要不要去看看?” “哦?这就长好了,这才多长时间?” 叶寒瑜道:“王妃说,从种到熟,大约一百一十日左右。” “那红薯呢?” “估计还要一个多月才能成熟,红薯的叶子还绿的很,应该能再长一段时间。” 第430章 丰收 “好,明日朕就过去看看,看那土豆到底一亩地能有多少产量。” 叶寒瑜其实心里也没谱,但庄子上那些土豆秧都已经黄了,明显是不能再长,只能先挖出来。 地里还能重新打拢种红薯,红薯易栽,随便掐些红薯藤就行了。 庄子上,顾婉宁带着几个侍妾和婢女一大早就在厨房里忙活上了,地里的土豆种的并不多,不过是把出了芽的土豆挑了出来,种了三亩地左右,庄子上这些长工动动手,用不了一个时辰就能全刨出来了,但皇上要来,皇上来的话肯定还要带着不少官员,她就要早做准备了。 巳时初,皇上的车驾终于到了庄子上,他的身后还跟着一大帮的官员,辰王也在其中。 叶寒瑜被他父皇弄出的动静惊到了,他的庄子可不大,这么多的官员一起来,估计都坐不下。 “儿臣给父皇请安,父皇金安。” 皇上下了马车,向四周眺望了一圈,“快起吧,土豆是不是就种在北边的山脚下?” “是的父皇。” “走吧,先去收土豆,有话收完土豆再说。” 大臣们也全都下了马车,跟着往山脚下走,这时的地里麦苗都绿油油的,只不过与别处的地不同,这里的麦子,畦与畦之间有一些间隔,像是特意留出来的,皇上知道这中间的间隔就是去年秋季又种的白菜萝卜,白菜萝卜早就成熟采摘了下来,这些间隔也就空了下来。 战王年前命人送了一批牛羊回来,顾婉宁特意让人圈出的牛圈中此时养着上百头牛,今日要出的土豆不多,才三亩地,而且还是在暖棚里,所以就只能让长工用镐刨。 等皇上带着那些朝臣们进了暖棚,叶寒瑜请示过皇上,一声令下,站在地头早就准备好的长工们,挥动铁镐正式开干。 庄子上的妇人们或拿篮子或拿筐在后面捡,不大的功夫半人高的篓子里就放满了土豆,有专人抬着篓子放到称上称种,还有小孩专门在大人后面捡埋在土里的落蛋儿,人多地少,也就半个时辰的功夫,三亩地的土豆就全部出完了。 那些大人们见一篓篓的土豆被抬过来,忍不住激动的去数篓子的数量,大司农祁大人激动的道:“这些土豆亩产绝对超过两千斤了,高产,这才是真正的高产,天降祥瑞,天降祥瑞啊!” 负责统计斤数的小吏一度怀疑自己是算错了数目,自己算了三四遍不算,还让同伴也跟着一起算了两次,最后才敢报到皇上跟前:“皇上,这些地里一共收获了一万一千四百二十一斤土豆,平均亩产3807斤,这是大丰收啊,恭喜皇上贺喜皇上!” 众臣也跟着跪地高呼:“恭喜皇上贺喜皇上!” “哈哈哈,确实值得贺喜!老六,去准备饭食,咱们中午不吃别的,就吃这新鲜的土豆。你让你王妃好好做,咱们也尝尝这土豆的味道。” “是父皇。儿臣这就让她赶紧做。父皇还是移步庄子上吧。” “你去忙你的,朕去看看你们种的那些红薯,等下朕自己会回去。” 叶寒瑜知道他家父皇这会儿正兴奋着,别说皇上,他也兴奋,三千八百多斤的亩产量,这是什么概念啊,简直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但现在不是他兴奋的时候,他得赶紧把父皇和众朝臣的午膳给安排上。 看着他匆匆离开的背影,太子不由的叹了口气,在他忙着拉拢朝臣的时候老六却在种地,他们这些人看不起种地的,殊不知六弟的做法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一个小小的土豆就闹出这么大的动静,听说,土豆旁边的暖棚里,还种着另一种叫红薯的作物,红薯若是也能一亩地长出几千斤来,老六这个瑜郡王爷的帽子也要换一换了吧。 叶寒瑜可不管太子在想啥,将那些被镐刨的伤了皮的土豆全都让人挑出来放一起,然后吩咐长工们将这些完整无损的土豆全都运回庄子上的地窖里。 顾婉宁就用那些伤了的土豆做起了菜,酸辣土豆丝,土豆丝炒rou,土豆炖鸡,土豆炖牛rou,炸土豆丸子,土豆饼,土豆饭等等……等皇上带着人从暖棚那边回来时,菜也差不多全出锅了,所有人都吃了一场丰盛的土豆宴。 其中最受喜欢的就是酸辣土豆丝,土豆炖鸡和土豆炖牛rou这三道菜,做了一大锅吃到最后这些菜连个汤都没剩,皇上边吃边点头:“这土豆好啊,即能做菜,又能当饭,等今年冬小麦收了就能马上种一茬土豆,三个多月也就能收了,还不耽误秋季继续种冬小麦,这么一来,咱们北方也能实现一年两熟,若套种的话,还能一年三熟。” 其实说一年三熟是不严谨的,但皇上这么说他们就得这么听,因为皇上说什么都是对的。 辰王吃饱喝足私下里找上叶寒瑜:“今年这个土豆种你说什么也得给皇叔留一点,皇叔喜欢吃这个菜呢!” 叶寒瑜道:“皇叔,土豆也就这些,今年能种出来的数量有限,但是红薯的话,我可以给皇叔留一些,那个也比土豆好吃,很甜,听我王妃说,还能出粉,用粉做的菜更好吃,您要不要?” “土豆真不能匀一些?” “不能,真不能。这些土豆种子原本也就三千多斤,撑死了能种十多亩地,加上今天这些也就最多五十多亩,父皇可是一下子又赏了我们三千亩地,就我们自己都不够种的,今年肯定不能往外匀了。 但红薯不一样,等再过一个多月,暖棚里那些红薯就能出了,等育出新苗,多了不行,一二亩地留您自家吃的量肯定是有的。” 辰王点头,他本来也不是要做生意种了红薯拿去卖的,无非就是图着吃个新鲜,既然侄儿说给他留一些红薯苗,他也就没啥好说的了。 “行,就这么招,你这个土豆得赶紧的种啊,才种几十亩地,实在是太少了。” 第431章 取消 确实有点少,几千斤的土豆听着多其实也没多少,要把四千亩地全种上,得全靠那些红薯了。 皇上吃过午饭便拿着一袋子土豆带着他的朝臣们满意的回了宫。 就在朝臣们都以为皇上会大肆奖励一番瑜郡王时,右相终于上了一封重病请退的折子,隔天皇上便在朝上提出取消丞相制,成立内阁的事。 “启禀皇上,大兴朝从建国之初便实行丞相制,皇上怎么能擅自更改开国皇帝的旨意呢?” 皇上道:“开国之初之所以设立丞相制,是因为靳、鲁两位大人陪太祖皇帝出生入死,三人亲如兄弟,大兴初建,两位大人便要功成身退,太祖皇帝为了留住二人才设立左右丞相之位,以示自己离不开两位大人辅佐的意思。 这丞相之位本就是为靳、鲁二位大人所立,如今二位大人早已不在,就连他们的家族都已没落,取消丞相制有何不妥?” 众朝臣哑口无言。 看这些人都不说话了,皇上又道:“两位丞相在时,就是由几位大学士和他们一起处理机要事务。 即日起成立内阁,内阁成员即为原来的五位大学士,大学士原为五品官,升为三品。 原督察院另立一位督察御使,品级正一品,右督御史鲁大人升任督察御史。” 原来的大学士,就是皇上的秘书,官职不高不说,还没什么话语权,如今不仅从正五品升为了正三品官,还不用在左右丞相的监督下做事了,可以说是地位上升了一大截。 督察院原来是左督御使和右督御使为督察院的最高长官,分别为正二品,现在则是右督御史连升两级,成为了正一品督察御史,左督御史张丛一下子沉了脸,原本他和鲁大人是同级,现在,人家成了自己的顶头上司,他心里简直憋屈极了。 然而皇上的话还没说完,“原御史大夫顾献升为正二品右督御史。” 鲁大人和顾献立刻出来叩头谢恩。 谁也没想到,取消了丞相制顾献竟然直接连升三级。 皇上让二人平身,“另外,所有朝臣的俸禄也要上调,一品从一品官年俸调整为六千两,禄米六千石,二品从二品官俸禄五千五百两,禄米五千五百石……” “同样,贪污罪的标准改为五百两起步,凡犯贪污罪者,轻则重打二十大板,并收回所有贪污所得,罚银双倍,重则直接免官。” 意思就是,朕给你们长俸禄,你们若还去贪,那就别当官了,回家吃自己去吧。 众官员立刻不纠结取不取消丞相制这件事了,因为大家最关心的始终是自己的利益,反正,不取消丞相制,他们也做不了丞相,可是这次长俸禄却是与他们息息相关的。 “还有!”朝臣们平时都怕了听皇上说“还有”二字,可是今日这两字听在他们耳里分外的顺耳。 “兵部尚书官复原职,赏黄金五百两。” 得,与他们没什么关系,不知怎的,这些朝臣们竟然有些失望。 兵部尚书早就该官复原职了,毕竟当初在谈判桌上来的那么一出不过就是做戏,也好在当时顾献够嚣张,让老jian巨滑的明宣王信了兵部尚书的那番说辞,若换个人,肯定达不到那样的效果。 接下来,皇上就将九品十八阶的官员薪俸调整表发了下来,朝臣们是越看越兴奋。 原来的正从一品和正从二品官员俸银是每月一百八十两加禄米双倍,其他级别的官员没有双倍俸禄可拿,三品官一年就一千多两的俸禄加一千多石的禄米。 现在就好了,三品官一年光是俸禄就有四千五百两,还有四千五百石的禄米,就是区区九品小官每年也能领个1000两白银加同数量的禄米,要知道原来的九品官每月才能领三十两银子外加一点禄米。 下朝后,齐掌院,六部尚书、督察御使鲁大人、辰王和太子全被叫去了朝阳殿议事。 一是春闱在即,皇上依然命齐掌院负责这件事、 另外,皇上还要考察下面的官员,这个考察和吏部的考核完全不同,成员基本于皇族成员组成,太子安王,瑜郡王,二皇子三皇子五皇子七皇子再加一个督察御使,考核过程采取打分制,一个官员一个官员面试,连六部尚书都不能例外,综合分数高的留下,不合适的,春闱马上开始,自有人能随时顶上。 于是,当晚就有不少得到消息的官员匆匆活动起来,皇上的话还言犹在耳,收受五百两就是犯了受贿罪,见到那些提着礼物上门的,脾气好的,就被客客气气的请了出去,脾气不好的就直接被连人带礼物骂了出去。 在这风口浪尖上,谁敢收那些礼啊,他们又不想回家吃自己! 于是,从初十这天开始,由辰王带着一众侄子(苦熬三个多月,七皇子的小作文终于被皇上勉强通过了,禁足自然也就解了)和鲁御史组成的强大打分团便在各部转悠了起来。 大到尚书侍郎小到主事,每一个都会被察问一番,当然这些问题都是辰王私下找叶寒瑜研究后定下的,然后以辰王为首的打分团为他们每个人打分,打完分后的册子再全部呈给皇上御览,考察过的人才能继续留任或是升职,分过于低的要么被贬职,要么就只能回家吃自己了。 这些考察团的成员真以为只是打分就行了吗?他们还要列出如此打分的一二三点,当然你也可以说你对此人不熟不予置评,那就不需要打分了。 皇上主要看的就是六儿子的评价,其他人的评价并不重要,因为其他人只是被拉去陪绑的! 叶寒瑜的评价几乎写的是满满当当,有无能力以及优缺点,还有他们各自是谁的人,比如那位兵部的楚侍郎,上次青楼那件事中叶寒瑜就给楚侍郎做了标注,但那时并不知道他到底有什么问题。 但这次,叶寒瑜就直接写上了,楚侍郎就是安王的人。 若这件事是别人捅了出来的,或是安王一直老老实实的窝在安王府中当他的病秧子,皇上一定会怀疑那人别人用心,但很不可巧,他的儿子中最没有“上进心”的就是老六,他不会用这种办法阴别人。 第432章 面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