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小说 - 都市小说 - 乡野孤儿在线阅读 - 第516章 日子平常,光洁如新,同根相生

第516章 日子平常,光洁如新,同根相生

    世界是由一对男女撑起的,斗转星移,这对男女会从青年走向壮年,会徐徐老去,而后,在他们的身后或身旁,站起另一对男女来替换。这便是我们眼里最简单的生活,最直接眼见的世界。

    最初,我是希望能有一个细腻而绵长的笔触去挖掘一个小城镇女性的成长之路,反思她的成长过程中的得到与失去、她自身存在的价值的变迁、生活角色的变换。当然,她的成长不是空中楼阁,是成长于她的乡土之中的,那片土地,那片土地上的那些人们,便是她成长的养料与承袭的精神来源。

    或者,换句话说,在写她成长的过程中,其实也是在用她的成长来反映那片土地和人们的风貌变迁,及其这种变迁对她和身边人带来的影响。

    这也是为何结尾时在她和男主人公的安静的夜里,她的心里,不仅仅洋溢着与爱之情,还同样有着对家人的爱护之心,而她对家人的亲情和即将步入亲情的爱情,其实便是乡土里甚至是全世界里的人们的全部情感的根。

    所有的情,不都是亲情的演化么?如同孔子所云,幼吾幼,及人之幼,老吾老,及人之老。纵观中华大地漫漫五千年历史,无论是奴隶社会还是封建社会,无不是一部又一部的家族更替史吧。

    而从原始社会的氏族部落,到奴隶社会的宗法制,再到封建社会的分封建制,再到如今现当代的民主文明社会,我们依然说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和万事兴,家和社会兴,莫不以亲情为根基。百善孝为先,也便源远流长。亲情便首先成为率真写情之手的首开之情。

    同时,又因为一直从事的是教育,便很希望将自己的某些教育探索与教育理想也融汇其中,将九十年代开始的互联网发展所带来的对教育的触动的境况也放入期间,去看教育与新科技的碰撞。

    男女主人公创建的教育平台,也的确就是二十一世纪初那波互联网教育创业者们所寻出来的其中的一个方向,期间反应出来的问题与对教育的触动,其实对今天也是一样有认知价值的。只是,当初想得很宏大,要搭建三根完整的主线逻辑,一根是作品中以女主人公为首的一群八零后的成长发展史,主要反映八十年代初的家庭教育、社会与学校对他们的成长与个性形成的影响。另一根是想通过他们不同成长过程中选择的不同的自我价值追求与对乡土和社会的不同的反哺方式,来讲乡土建设,以李云峰为首的李家人的乡村创业。再一根便是通过男女主人公在教育领域中利用新科技对教育的碰撞式的探索,来探究新时代里的新教育元素的发展,也探索志同道合的新时代爱情的真谛到底是什么。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发展,也是埋在他们成长与社会、生活变迁的过程中时浓时隐的。

    而归根结底,这三根逻辑内线,都是想表达一个关于人的问题:就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成长,是什么创造了他的命运,又是什么让他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发生改变,最后找到了自己命运的皈依处?这个问题在作品有没表达好,我没法发言,只有请读者说了算。

    但,这一部以年代为轴,以成长为主线,兼顾个体心理发展与时代变迁相碰撞的现实主义,写到后面,已不再追逐于宏大的社会场景与时代变迁的刻意描写了,而是进入了生活的本真,除了尽可能客观地表述生活和年代,更是以生活本原中的情与爱的发展为逻辑根本,用人物的语言和心理,去舒展开那些生活化的情节。也便是到最后结尾,似乎事件都并没有结束,仍在延续,但又似乎都能看出其中,而又可以让读者各有其想。

    比如,男女主人公是否会结婚,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婚礼会如何这样的形式问题,却是大家去想象的,因为我无法描绘其中的悲喜,又比如女主人公的父亲,一个老教师,最后命运如何,这也似乎是必然的,却又是大家可以自去想象的,那是一种如何悲伤与坦然的场景与后续呢?还比如男女主人公创建的教育平台,后续会发展如何?其实,最初的设定是要写到他们创业平台的第二个阶段,即进入移动互联网阶段,但最后仍是放手让他们回归生活,有了生活里的本真,他们的事业向往自然便会继续,不是吗?再便是那一群孤儿与留守儿童,他们的出现是当时的城乡发展的必然,另一个出现的必然是借助男女主人公的创业与教育理想,因为女主人公本身就是留守儿童成长起来的,杜飞是孤儿成长起来的,李云峰一家三兄妹也于孤寡中成长起来的,沙南通虽然在一个幸福家庭中,但也是家在一个新兴发展的中小城市里对城市化进程中带来的人与家庭的变化耳闻目染的。

    那么,是什么让他们大大小小这样一群已成长起来和正在成长的乡土孩子,没有辜负了时代没有辜负了社会与亲人?是那片土地传承下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造就了他们自强不息的脊梁!是那片土地上的人们的互助互爱、社会与时代在民主文明的发展,让他们的心灵福泽深厚,懂得福往福来,爱出爱返。这,便是他们的生活。这也是生活千百年来在这片土地上的精神与文化的传承。

    人,既然是活在生活中,便将一切归还给生活吧。这部作品没有艺术技巧,因为初入写作,我实在不会,不过是就着本心,就着这些年对生活与人生,走下来的一些所见所闻与理解,固执地写了下来。为的,还是心中之所热爱的生活与那些承载在生活里的人们的身上,蔓延不息的自强自立与自尊自爱,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扶持与流淌着的真心真情。

    我记得我看过电视剧中,印象最深的便是《茶馆》和《父母爱情》。

    《茶馆》里以同一个场景,却描出了一个万千骇浪的动荡社会的变迁,那个小小的茶馆里,有遗老遗少,有懦弱勇敢,有欺软怕硬,有貌似重利益里的求新探索和重情重义。小小的空间,拉长变化的时间,让情义廉耻,一一上演,淋漓尽致,当时便觉得,没看过《茶馆》的人,不能说完全了解民国历史。

    《父母爱情》则是无意中从北京电视台中看见的,此后便播一遍看一遍。这部剧年代感很强,却一点都不会令人觉得有代沟,反而被那飘浮在生活里的一个连一个的微涌细浪所打动,从而也明了,最打动人心的,是生活里真诚的点滴,是生活里自然流淌的真情真爱,再无其他。

    这应该就是价值观吧,在还原生活的艺术里传递着创作者心中的理想或是愿想,于有形的情节话语中表达着文学里无形的对于人与社会、人与万物之间的内在的关联,无论美丑,都是艺术的美。

    我的《乡野孤儿》啊,虽在艺术性上差之甚远,但也是带着我的愿想而来的,希望能表达出乡土的美,乡土中的人的美,乡土中的人的关系的美,这种美,落着生活尘土色,也经受过生活风雨的摧打,却也馨香洁净,美哉妙哉。

    文学的价值,一在于传播后对人思想与心灵的影响,精神的愉悦,一在于它自身屹立的天然价值,一在于对于创作者自身的自我愉悦与精神升华。不知道这部作品是属于网络文学呢还是传统严肃文学,也不懂得去区分,或者说在刚起笔那会,脑子里根本就没有网络文学和严肃文学这样的概念,只是懵懂地觉得想表达,便表达了,而后一不小心就表达了这百万字。这人生里很平常的一年,排排比比出了人生里的第一个百万作品,真是匪夷所思,只能说是热爱的力量,坚持的力量。

    当然,在写这部作品时,这部作品是要感谢我的日以继夜的努力来让它成为一个独立体的,但完成之后,我则要感谢它让我在这二百多天里完成了许多方面的蜕变。虽然蜕变微小,但最初谁会知道会发生这些我自己感知到的生活、个性与认知的变化呢?因此,我是不是也就可以推论出这些小小的蜕变将会伴随着我的持续写作而变成更意想不到的质变呢?行动,是最有力量的语言,我常常这样宽慰自己,直到这话逐渐地显出一些现实的瘦弱果实来,于是,人心的贪婪或者说进取,又开始驱使我想象着更肥硕的果实出来。

    照这样说,这部作品,便应该是我的母胎,为我孕育出了许多值得赞许的价值来,虽然目前只属于我个人的价值,但我还是会畅想有一天,这种价值,成为可以以某种方式注入到许多人的心中。就比如我现在的情绪,无法去和人攀谈,也因为在写作状态中喜欢寂静,便表达到了笔头,哦不,键盘与屏幕中,留存了下来,被多一个人看见,便会被多一个人多识得几个字,不是吗?

    的确,写作在没变现之前,是低商业价值的,但前面也说了,作品本身至少是有着自己的价值存在的,不管他人认可与否,喜欢与否,它都在这里,代表着人类的某一人在某一阶段的某一心态下的一个情绪升华。那么,既然有一个人这样想,我相信,必定是会有一群人这样想的,这种想的现象,又何尝不是深刻背后的某一规律的透现呢?

    但写作又是复利的,写作能力提升后,是一种思想与洞察力的提升,是一种逻辑的更为严谨和对生活与世界、自身与群体的立体雕刻能力的整体提升。就如同去看毕加索画展时,人们都赞颂他不断创新,敢于革自己的命,让艺术生命不断吐出异彩,但其实,在他的父亲成为一位美术老师时,便让他有了比别人成为伟大艺术家更大的可能,在他十三岁时便用精湛的古典手法和出色的色彩感悟力画出那张乞丐画像,便决定了他只要坚持下去,就很有可能成为伟大的艺术家了,尽管也许他自己并不认为,但能力是可以传承并升华的,从他人到自己身上,附着在思想与精神的追求之中被传承与升华。艺术,大抵都如此。无论绘画还是文学,都无一例外地反映我们所处的这个巨大存在里的思想所关注到的内在关系,同时客观地去影响所关注到作品的人。

    写到这里,这部作品算是完结了吧,估计还会再写一篇番外,表示完结的标志,也连带着这些写作过程中的一些情绪表达,一并地,成了我这一部作品的整体。希望,下一部作品更耐人寻味,更对得起读者,也希望新老读者们有时间便过来回看,这些清如乡下井水的稚嫩笨拙的文字,无限羞涩,但仍丑媳妇见公婆。

    作品中还有些错漏字句,会在合适的时间内一一调整。敝帚自珍。。

    有缘者,皆安好。所闻与未所闻之世人,皆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