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小说 - 历史小说 - 六零年代好生活在线阅读 - 第80节

第80节

    绕回去县一中后,考试也差不多接近了尾声,毕竟就两门课,花不了太长时间。没等多久,俩小只就背着帆布挎包出来了,一个找奶一个找妈,都说自个儿考得不错。

    再不错,那人家也不能像曾校长那样,当场给批卷子,所以还得回家慢慢等。好在,县一中的效率还是很高的,不出三天,就把录取通知书发到了红旗公社,再由天天跑公社开会的赵建设亲自送到了老宋家。

    赵建设还问:“县一中是有宿舍楼的,好多没成家的老师也住里头。其实条件挺好的,有十人间也有六人间,每一层都有厕所。对了,还是楼房呢。姑你要不考虑一下,叫孩子们住学校得了,也省得他们早晚来回的跑。”

    “能成?”赵红英盘算了一下,“捯饬自个儿倒是没啥,可他们吃啥?学校让自个儿开火不?”

    “你还打算叫他俩一个生火一个做饭啊?别逗了,人家学校有食堂的,初中高中连带老师们都共用个食堂,也可以自个儿带口粮,那边有热饭的地方。我说你家春丽这一年是咋过的啊?”

    “带饭啊!”赵红英理直气壮的说,“早饭在家里吃,中午饭夏天直接吃,冬天拿开水泡一下,晚饭她回家吃啊!”

    “你要是不放心呢,下回去报道的时候,叫老师领你去学校里头瞅瞅。食堂的饭你也可以吃,去那边一个小窗口买饭票就成,上回臭蛋去县里比赛,我还尝了味儿,饭菜都挺好的,不比家里头差。”赵建设交代完了就跑路了,生怕多留一会儿,他姑又见不得他闲,给他派活儿了。

    殊不知,赵红英还真没心思折腾娘家大侄儿,她寻思了一会儿,越想越觉得不错。又叫了春丽过来细细的问,这才知道,原来县一中食堂不单可以免费帮着热饭、供应开水,还兼卖很多饭菜。

    “你咋不早说呢?”

    春丽也纳了闷:“学校里本来就有地儿卖饭菜啊,咱们考上了县一中,就是半个城里人了。食堂那头的饭票菜票每个学生都能买,不过有限量,而且价钱老贵了。一菜一汤一饭就要八分钱,早饭一个白面馒头就要三分钱,要是一天三顿都在学校吃,那不得花一毛九分钱呢?我爸一个月才赚八毛六分钱,就够我吃四天!”

    “味儿好不?”赵红英又问。

    “那我咋知道?我又没吃过,就是听我同桌在那儿嘀嘀咕咕的,她就吃中午一顿,早晚还是回家吃。就这样,一周上六天课,也得花四毛八呢。要是一天三顿,一周不得一块一毛四?我爸一个月赚不了我一周的伙食费,我还得再念两年了,他回头还不得扎脖?”

    赵红英瞪眼,再瞪眼:“我说你个丫头片子嘴皮子啥时候那么利索了?吧唧下嘴就算出账来了,回头队上分粮食了,叫你爹干活去,你在那儿算账,我看你比他能耐多了。”

    “那可不?我高一都念完了,我爸小学毕业。”春丽又问,“奶,还要不要住学校啊?住宿费多少我还没问呢。”

    “回头再说,我这会儿一脑门子的几块几毛几分……你个倒霉孩子!!”

    第061章

    甭管要干啥, 钱都是重点。

    随着喜宝和毛头双双考入了县一中的附属初中,接下来就该是商量这个钱的问题了。其实, 喜宝的事儿好解决, 她早就已经是宋卫军的闺女了,改了户口的那一种, 赵红英不担心喜宝, 她愁的是毛头。

    这天之后,赵红英又叫春丽帮着打听了一下, 回头春丽就把初中的住宿费、学费、书本费等等,都记了下来一一告诉了她。还跟她说, 学校里也有学生是背着粮食去上学的, 借用食堂的灶台也是常有的事儿, 不行自家也这么办。

    赵红英打发春丽边儿玩去,自个儿认真的寻思了起来。

    学费和书本费并不贵,可住宿费和伙食费却不是一个小数目了, 尤其这年头还长着呢,以毛头的那成绩, 考上高中是必然的。这初中连高中的,可不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吗?就他那个不靠谱的爹,能出一个人的学费跟书本费就已经不错了, 这连着已经念高中的春丽,还在公社初中念书的春梅,现在又加上毛头……

    “这爹当成这样,他也好意思!”赵红英越想越生气, 想当年她还是生养了四子一女呢,不一样都把他们供完了?没考上高中那是条件有限,要是能上,她就是砸锅卖铁也一样会继续供着的。

    一旁的老宋头抽着他的旱烟杆子,他当然知道老妻在烦什么,可平心而论,宋卫国也不算差了,素日里不是忙着下地干活赚工分,就是帮着队上做事,也算是尽力了。可偏偏,这话没法劝,毕竟现实摆在跟前,是怪宋卫国这个当爹的太没用,还是怨这群孩子太出息?

    “老头子,你说这事儿咋办呢?”

    “叫卫国去想辙儿,就算到时候他豁出面子来找你借钱,也该叫他先开这个口。”

    “成!他自个儿的孩子,当然要他开口。”赵红英也觉得不能惯着,凭啥能耐人就该吃亏?当叔叔的可没义务帮着养侄儿。

    事实上,宋卫国也在犯愁,他就没想过要叫老四帮他出钱。在从春丽那头问明白了具体的花费后,他就没停止过皱眉头,有心想说咱不去县里念书了,这公社里不一样有初中吗?不单学费便宜了足足一多半,还能省下其他开销,多划算呢!

    不曾想,张秀禾听了这话直接拒绝。

    “毛头费了那么大劲儿才考上县里的学校,你一句话叫他回来念?他回来倒是容易,喜宝呢?妈这分明就是铁了心叫他俩作伴的,你硬把人拆开,妈能乐意?再说了,喜宝那孩子打小就天真,你真不怕她去了县里叫人欺负?别跟我说春丽也在,丽丽她在高中,喜宝念的是初中,就是一个学校那也不可能天天搁一块儿待着!”

    张秀禾刚替臭蛋揪完了心,回头又心疼上喜宝了。虽说喜宝不是她生的,可那也是喝着她的奶长大的,再加上那性子太叫人担心了,叫她怎么想都放心不下。

    “那你说咋办?这些年我赚的钱不都给你了?再说了,丽丽和梅子还在念书,我能咋办?”宋卫国都快把头给挠秃了,想来想去,又想到春丽提过的事儿,“不然我去跟妈说,叫喜宝自个儿买饭吃,让毛头背粮食去学校。谁叫咱家没钱呢?丢人就丢人吧。”

    不想,这话一出,张秀禾直接拿眼瞪他:“是啊,顶好叫毛头一到饭点就招呼喜宝帮他做饭去,毛头生火喜宝做饭,回头叫妈知道了,看她不活撕了你!”

    这也不成那也不成的,宋卫国抱着脑袋就蹲地上了:“反正别打臭蛋那笔钱的主意,我就算出门要饭去,也不能动臭蛋那笔钱,那是给他将来娶媳妇儿用的。”

    张秀禾难得赞同了她男人的意见,想也知道,只要她开了口,别说借了,全花了臭蛋也不会有意见的。可这事儿能做吗?臭蛋那傻孩子还不知道在外头吃了多少苦遭了多少罪,再把他将来娶媳妇儿盖房子的钱给花了,亏不亏心啊!

    然而,打死大房这俩口子都不会想到,他们正在这边犯愁着呢,那边毛头又搞出事儿来了。

    毛头暗地里也算了一笔账,然后就揣着他的小本本和笔去找他奶了。

    “奶,我来找你借钱!”

    赵红英正等着她那愚蠢的大儿子过来寻她求救呢,结果儿子没盼到,倒是把孙子给盼来了。

    抬了抬眼皮,赵红英也不为难他:“说仔细点儿。”

    “你也知道我爹那德行,搁四叔身上,他会觉得自个儿努力不够,回部队好好训练出任务,赚大钱回来给你和喜宝花用。可我爹呢?他一直觉得自个儿是家里头第二棒的,除了四叔外,全家就数他最能赚钱。就算现在加上臭蛋,那他也是第三,在他心里,他比奶你都能耐呢!”

    赵红英横了他一眼:“让你说借钱的事儿!”

    “对对,就是借钱。我给算了一下,刚开学要交的钱有点儿多,学费、课本费、住宿费还有第一个月的伙食费。奶,你看你能借我十块钱吗?就刚开学多些,往后每个月就伙食费大概要五块钱不到。我尽量省着点儿花,你看,这是我给你写的借条。”

    毛头把手里的小本本给他奶看:“第一个月十块钱,往后每个月我跟你借一笔钱,就给你写一张借钱,等我念完书赚了钱,立马还你。”

    叫他奶没第一时间开口,毛头有些着急了:“不然靠我那个老爹没用啊,指望不上他啊!奶,你就借我吧,我保证会还你的,连本带利的还!”

    赵红英瞅着他快急得上火了,这才耷拉着眼皮说:“成吧,借条先搁你那儿,等回头开学了,我拿钱给你。”

    “对对,就这么办!”

    祖孙俩在家里其他人完全不知道的情形下,已经商量好了对策。而此时,宋卫国还在屋里琢磨开销的事儿,他每个月就一块多的补贴,平常看着挺多的,可现在一寻思,那是咋样都不够用。

    咋办呢?

    愁死个人呢!

    毛头倒没让他爹愁多久,在他奶点头答应后,他就去烦他妈了,要他妈帮他在所有的衣服内侧都缝一个小口袋。正值农忙呢,张秀禾本来就有一堆的事儿要干,想着离开学还早着很呢,就叫他别慌,下个月再动手也来得及。

    也就是这个时候,宋卫国才知道,毛头已经把开销问题解决了。

    “我儿子就是聪明!”宋卫国格外的自豪,偏生张秀禾半点儿面子都不给他留,直接回了一句:“毛头那长相随你,脑子随他奶。强子才是哪哪儿都随你。”

    强子才是最惨的那个,基本上好事永远轮不到他,还随时面临躺枪的风险。

    可强子最近却过得相当自在,随着臭蛋寄钱回来,而且张秀禾还真就把钱给领回来了,他觉得自个儿特别棒,逢人就吹嘘,要不是他当年有先见之明,趁着给喜宝改户口的时候,一并将臭蛋的也给改了,现在还说不准便宜了哪个呢。

    也就是因为他老在外头吹嘘,队上的社员们这才知道原来老宋家这边还闹过这一出戏?臭蛋从里到外都成了老宋家大房的孩子了?

    就在这样的气氛中,汇款单又来了。

    还是两张汇款单,还是由赵建设给亲手送到赵红英手里的。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趁着离秋收还有两天光景,赵红英带上张秀禾,紧赶慢赶的去了一趟县城,这回没叫赵建设陪着,横竖她跟邮局的人也混熟了。

    当天晚饭桌上,听说今个儿婆婆和大嫂又去县里取钱了,袁弟来蹭的一下就站了起来:“又取钱?咋还每个月都有呢?”

    这话,张秀禾也想问,可别看她干活风风火火的,面对婆婆赵红英还是有点儿犯怵,既然叫她跟着走,那就走呗。等出了生产队到了县城里头,更是婆婆说啥她干啥,直到回了家,她也没问出心底里的狐疑。

    难道这十一块八毛钱是每个月都有的?不是一次性给的贴补钱?

    张秀禾怂得没敢问,听到袁弟来的问题,她还蛮欣喜的,总算有人冒头了。

    哪知,赵红英只是冷冷的瞥了袁弟来一眼:“有你啥事儿?”

    袁弟来一口气堵在嗓子眼里,上不去下不来的,差点儿没把她给憋死过去。偏偏,怼她的人是赵红英,她最终也只能气得浑身发抖的坐了下来。

    其实,赵红英还真不是故意想怼袁弟来,她只是一贯懒得搭理蠢货。这儿子孙子好歹是亲的,蠢就蠢吧,忍忍也就过去了,儿媳妇儿凭啥要她忍着?

    而对于袁弟来而言,最难接受的不是婆婆给她气受,而是……

    她想把臭蛋要回来了!!

    得亏臭蛋不知道这茬,不然绝对能抱着张秀禾的大腿哭死过去——妈你别把我送人,不不,我不,妈!!!

    当然,这也就是袁弟来想想而已,要是臭蛋的户口还没改,这事儿兴许还有那么点儿转圜的余地。可现在,臭蛋认定了张秀禾才是他的妈,他又落在了宋卫国和张秀禾名下,说啥都太迟了。

    袁弟来也知道不可能,可她控制不住自己去想这些事儿。没两天,她就又病了。

    不是啥严重的毛病,就是吃不下饭睡不着觉,脑子里全是汇款单和钱,而且越想胸口越堵得慌,加上这会儿天气热,又恰逢农忙,她底子本来就差,吃得消才怪。

    在家里歇了两三天,袁弟来这才稍微恢复了点儿,可这时却又到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

    忙归忙,半点儿不耽搁社员们说闲话。

    早先,其实不单袁弟来误会了,大家伙儿都没想到臭蛋那个钱是每个月都有的,毕竟在他们的印象中,只有特别能耐的人,才能每个月领工资,臭蛋肯定不属于这列人之中。

    结果……

    这个事儿吧,其实谁都没有想到,就连赵红英一开始都没料到这个结果,只是她特别绷得住,等看到臭蛋第二次寄了钱回来,她惊讶归惊讶,却没表露出来,只一副在我料想之中的淡定模样。

    没料到不代表不能当马后炮,赵红英是懒得吹嘘臭蛋,可队上的社员们却相当愿意谈论这事儿。

    老宋家的臭蛋啊,原先都觉得他是个傻子,没出息,还拖累家里人,等长大了要娶媳妇儿了,得多掏不老少的钱才能给娶个看得过眼的媳妇儿。可现在呢?大家伙儿纷纷表示,没错,臭蛋是个好孩子,我早先就觉得这孩子是有大出息的!

    嘴皮子上下一拨弄,全队都成了料事如神的诸葛亮,争着抢着讲述自己当初的先见之明,还从脑海深处刨出了不少关于臭蛋的光荣事迹。

    譬如说,打小就长得好看,瞧着就不像个乡下孩子,比人家城里小蛋子都来得洋气。

    再譬如说,人家乖巧啊,别的孩子皮得跟毛猴子似的,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就臭蛋比小闺女都乖,叫他坐那儿,一天都不带挪窝的。

    还有……

    臭蛋成了本次秋收最大的话题,人越忙越需要事儿来转移注意力,瞎掰扯就成了最好的消遣。可等他们把自个儿知道的事儿,添油加醋的这么一说,很快就反应过来了,咋印象中的,都是臭蛋小时候的事儿呢?就是上学以前的事儿。

    再一寻思,也没错,孩子一上学就脱离大人的视线了,毕竟上学放学的点他们上工下工差不了多少。只是,这么一来,社员们也都反应过来了,臭蛋……他是袁弟来生的啊!

    这事儿本就不是啥秘密,更别提老宋家从来就没否认过。而且臭蛋跟喜宝还不同,喜宝是打小跟在赵红英屁股后头打转的,臭蛋在上学之前,就从未离开过袁弟来。别说长一辈的人了,强子这个年岁的,就记得清清楚楚。

    于是,社员们看向袁弟来的眼神就变了。

    傻子啊!

    把会下金蛋的母鸡给推出去了,真是个大!傻!子!

    连带着老袁家也受了连累,大家伙儿都觉得,能养出这么个傻闺女,老袁家也不是啥聪明货色。

    还真别说,老袁家上下脑子都不咋好使,这别人家听过说过也就歇了,唯独他们家,一个没忍住,就带上袁家小胖墩袁家宝登了曾校长家的门。

    袁家宝跟喜宝一年生的,也是喜宝毛头臭蛋他们的同班同学。别看老袁家条件不好,可再苦也不能亏了他们家的金孙,所以,这袁家宝打小就是娇养的,哪怕最穷最苦的时候,也没叫他饿过一回肚子。

    很难得的,袁家宝被养成了个小胖墩。

    曾校长对袁家宝的印象还是很深的,毕竟是带了六年的学生,见袁父袁母连带袁家宝的爹妈一块儿都来了,他还纳闷呢,寻思着是不是打算找他开个后门,好叫袁家宝能上公社初中。

    万万没想到啊!!

    “啥?你们说啥?叫我给推荐一下,让袁家宝同学也送给国家养?”曾校长强忍住掏耳朵的冲动,看向老袁家这几人,活像是看到了傻子。

    袁母搓着手心,一脸讨好的说:“曾校长,这不是老宋家那个,臭蛋啊,他叫国家给养了,国家每个月还给十来块钱呢。我家家宝也愿意去,你就帮个忙吧。”

    一旁袁家宝的亲爹,也就是袁弟来最小的弟弟,跟着搭腔道:“对,家宝愿意的,曾校长你就行行好,帮忙牵个线搭个桥,一年见不着一回面也没关系,记得把钱寄回来就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