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小说 - 历史小说 - 炮灰奋斗史[清]在线阅读 - 第267节

第267节

    “皇后偷偷探查万岁爷的踪迹?”与此同时,熹嫔也收到了消息。

    这段时间她跟皇后走得很近,哪里还能不知道皇后打的什么主意?

    若是皇后真的看中了她儿子,那她儿子也有了筹码,对于这一点,熹嫔自然是愿意的。

    不过有个前提,就是儿子仍然记在她名下,而不是变成了皇后的儿子。

    跟皇后来往久了,她自然也在皇后身边收买了一两个人,偶尔也只是传点消息,没想到这一次竟然得到这么重要的消息。

    熹嫔眼珠子一转,随后便想到,皇后偷偷调查万岁爷跟安贵妃踪迹的事情,传出去肯定能让皇后吃不了兜着走。

    但是她为何要做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呢?

    熹嫔也跟皇后一样,直觉觉得这里面肯定有问题,万岁爷安贵妃绝对不会无缘无故的出宫宫外,除非宫外有什么人吸引着两位前往。

    会是谁呢?

    熹嫔一时之间猜测不出来,但是却不妨碍她将水搅浑之后,混水摸鱼。

    叫来了身边的宫女,附耳嘱咐了几句之后,宫女点头便退了出去。

    熹嫔有些得意,没想到有一天她也能机会将高高在上的安贵妃和皇后玩弄在鼓掌。

    不知从何时起,宫中就传出了一个消息。

    皇后偷偷让娘家派人前往热河去!

    皇后让娘家派人去热河干嘛?不少人心思浮动起来,这种一听便知道是假的消息,却非常有市场,还越传越广。

    大概是宫中的日子太过难挨了,听到这种不靠谱的消息,第一个反应就激动的传给其他人,也不去辨认,这是真是假。

    最开始上面的主子还没有注意到,等注意到时已经传遍了宫中。

    敏正在把玩着一个新玩意,这是下面呈上来的小玩意,造型参考了八音盒。

    下方有一个摇手,拿着顺时针转后,大约转个三四圈,最上面的几个灯泡便会亮起来。

    这是一个简易的发电组,靠着摩擦起电。

    敏宁没想到的是,发电厂没有整出来,电线皮也没有整出来,这些巧手的工匠竟然先弄出这么一个精巧的东西来。

    木头盒子里面是光裸的铜丝,就凭借着简陋的装置竟然造出了这样一个灯来。

    她不得不感叹这些人的脑洞,果然这些人不仅是匠人还是艺术家。

    又玩了一会儿,敏宁才将视线转过来,前面张起麟正跟她告罪,将这消息最先起源于哪里,又从哪里传播出来,一个不漏的说了出来。

    敏宁听了之后,没有放在心上,听得出来而且传得那么广一定是有人在浑水摸鱼,这是看着宫里太不平静来找事来了!

    大概是觉得进了宫,跟以往呆在府里不一样,胆子都大了,才试探着想闹事儿。

    “行了,这件事你自己去处理,实在不行就告知皇后娘娘,这件事牵连到皇后娘娘身上,她要想怎么办你配合他就是。”不管是大开杀戒还是其他,都随便她,敏宁才不愿意管这点小事。

    要说皇后派人去刺杀弘暻,她绝对不会相信,今年做对手,两人有什么手段也只往对方身上使,绝对不会牵连到孩子身上。

    这些年来,她跟皇后之间一直维持着一个默契,绝对不是有心人随意挑拨就能挑拨两人相斗。

    敏宁没有将这件事放在心上,等待张起麟离开之后才看向贾进禄,自打进了宫之后,宫外的联系一般都是通过贾进禄,这回手上的这个小玩意,自然也是贾进禄从宫外带进来的。

    “先预预热,再派人多造出几种带有彩色的灯泡,照着这个样子多生产一些。”在发电厂未建好之前,还未通电,敏宁打算先用一些小东西适应一下市场。

    总得让人知道,这世上不只有蜡烛跟灯油才能照明,还有另一样东西。

    何况这些小东西只有摇手转的时候才会亮,再加上里面的电流很小,不用担心漏电而伤到人。

    想到发电厂要是建立起来得,还得培养一批电工。

    看来兵马未动,粮草得先行呐。

    “再从民间招收一部分年轻人送到天津去,培养怎么用电。”

    电,绝对不能够乱碰,到时候普通人不懂,要是电死人可是麻烦事儿。

    贾进禄迅速的将两件事记下了。

    敏宁想了想,也没有其他事了,便又问起了两个孩子。

    “这段时间弘暻跟弘时在外面还好吗?”忙着其他事,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过问过两个孩子了。

    “两位小主子过得还不,听说已经领了差事。”

    敏宁点了点头,“行吧,派人好好照看着,差事是一回事,我不能因为差事受伤。”

    贾进禄弯了弯腰说,“请主子放心,绝对不会让两位小主子伤到一根寒毛。”

    这几日,皇后的日子并不好过。

    也不知道从何时起,宫里就传出了一阵妖风,传的是有鼻子有眼,可皇后却知道没一句是真的。

    然而她要是开口反驳的话,就是做贼心虚。

    一下子皇后逼到尽退不得的地步。

    “啪!”皇后猛得将花瓶推倒在地,几日前插的花已经枯黄。

    这几日流言缠身,皇后没有那个雅趣摆弄花了。

    芳菲心里一跳,最后还是硬着头皮从殿门走了进来。

    “查到到底是谁在宫里捣鬼吗?”

    “回主子,已经查到了,最新的消息是从宫外传进来的,听说是一位宫女回家探亲时偶然听到的消息,后来进宫后便告诉了关系好的宫女,然后以讹传讹,消息传的越来越离谱。”她没敢说,她怀疑是她去见五格少爷时被人发现,这才引出了这件事。

    芳菲深吸了一口气,反正这件事谁都不知道,只要她不提,也不会传到主子耳中。

    皇后缓了缓怒气,坐在绣墩上问芳菲,“其他宫中都是什么反应?”

    芳菲垂下头,遮住眼中的愧疚,开口道:“翊坤宫的年妃,这段时间因为中暑,没有什么动静。熹嫔倒是来过长春宫,奴婢让人拦住了。至于齐妃娘娘,正准备二阿哥的婚事,听说听招见了好几家女眷。还有安贵妃那边,张总管已经过去禀报了,还不知道会有什么结果。”

    皇后握紧了拳头,进了宫后反倒觉得自己处处受到了限制,一点也没有在府里时自由。

    也是,既然成了母仪天下的皇后,一举一动,自然被整个宫里的人都盯着。

    芳菲还想说什么,这时候外面又有宫女匆匆的走了进来。

    “回禀主子娘娘,张总管在外面求见。”

    芳菲回过头去,然后又迅速的转头看向皇后。

    谁不知道张总管是安贵妃的人,这时候过来见皇后,显然是安贵妃那边有了回应。

    皇后扫了一眼地上碎花瓶,芳菲连忙蹲下捡起来。

    用裙子将碎瓷片给兜起来,芳菲又看着地上的水,觉得露的痕迹太多,就连忙将裙上的瓷片,扔到篓子里,招呼了小丫鬟将桌子抬过去遮住地上的水迹。

    等整理完毕之后,确定屋子里没有露出痕迹。

    皇后才摸了摸发髻,清了清喉咙说,“将张起麟叫进来!”

    张起麟脚步匆匆的迈进门槛,进入大殿。

    一进入大殿,便打了个千,单膝跪地,“再给主子娘娘请安,愿主子娘娘吉祥安康。”

    皇后微微抬了抬手,“起来吧。”

    说完之后,皇后冷笑一声,又问道:“张公公百八十年也不来长春宫一趟,怎么今日劳您大驾过来了?”

    张起麟起身之后,忙陪着笑脸说,“主子娘娘的宝地,那里是奴才可以随时踏入,奴才不敢时时过来请安,也是怕脏了娘娘的地方。”

    皇后也懒得费工夫跟他绕圈子,直截了当的问,“安贵妃都交代了什么,你直接说吧。”

    张起麟微微弯了弯腰,开口,“这后宫的事自然有主子娘娘来管,如今也不知道谁在宫中妖言惑语,安主子说,还请主子娘娘皇后宫一片平静。”

    皇后了然,安佳氏这是不打算管这件事了?

    也对,安佳氏整日里忙得很,人都将手伸到前朝政务当中了,自然看不上后宫这点权利。

    皇后深吸了一口气,“行了,本宫知道了!”

    第150章 那些清穿的日子(150)

    朱衍跪坐在榻榻米上, 跟对面的李卫一边喝着茶,一边商量着接下来该做的事。

    两人来到江户已经一个多月了, 最开始的半个月,每日里接待倭国的贵族, 知道这两天人少了, 才有这一段可以休息的时间。

    倭国的房屋大多数都是大唐时期的制式,呆在这里总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不过,倭国的人一般都矮小, 所以房屋建的比例也跟着缩小, 终究无法跟煌煌大唐相比。

    院子里栽着一株樱花, 这时候已经过了赏樱花的季节, 枝头上只剩下寥寥几朵还残留着的樱花。

    一阵风吹过来, 带走了枝头上一朵樱花。

    朱衍收回了眼神, 看向李卫, “大人是否打算同意倭人的提议?”

    这一次朱衍跟李卫过来,就是解决德川家族杀人一案。

    德川家想保人, 自然要付出代价。

    而大清这边却不同意,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令杀人者偿命。

    两人便是过来便是谈判这件事情, 也是为大清争取时间。

    如今事情就僵在这边了,德川家族打算赔偿一批人口给大清用来赎罪。

    别说如今大清到处都缺人,那开的一个个工厂就跟怪兽一样, 吞进了一个一个人, 那是来者不拒。甚至一些地主都得退让一步才能够将佃户绑在土地上。

    对于大地主来说, 这就损坏了他们的利益, 不少人费尽了脑筋打通官府想要打击这种工厂跟土地抢人的现象。

    但是如今有能力办工厂的哪一个是好惹的,地主在官府中有关系,难道在工厂主就没有吗?

    如今大清可以说是一个商品奇缺的时代,无论生产什么都不愁卖,就算在本地卖不出,也可以一船拉到海外去卖。

    这就使得厂子越开越多,呈现遍地开花的状态。

    工厂开的多就使的招收人也越多,之前听说有些工厂拿工人不当人看,内阁那边已经商议保护工人律条,已经暗地里摸查工厂里的状况,大概明年律条就能出现。

    这就使得一部分工厂主,将视线转到大清之外,跟大清没有奴籍了不能打不能骂工人相比,国外不少属国可是还保留着奴隶制度。

    比如朝鲜,东北三省的工厂,就招收了不少朝鲜过来的工人,而且这些人很卖力,只要管吃喝,只给少少的报酬,就能让他们老实干活。

    毕竟跟留在朝鲜国过衣不避体腹不裹食的日子,与在大清做工相比可谓是一天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