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小说 - 历史小说 - 恣欢在线阅读 - 第77节

第77节

    大理寺卿、刑部尚书一起给他提醒。

    皇帝记起了整件事,神色便冷了三分,“那厮这些年都在骂朕的首辅,到眼下还不解气,跑到京城来生事了?”

    两名臣子自是不便接话。

    皇帝取过那份诉状,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这状子上的言辞,比起他动辄不带脏字的骂人,显得过于温和了些。”他把诉状放下,轻拍一下,“程知行近日没了次辅帮衬,忙碌的很,没工夫理会这等事。先把告状的关起来就是了。”

    大理寺卿、刑部尚书齐声称是,继而告退。

    皇帝语气淡漠地叮嘱一句:“此事,不论任何人问起,一个字都不要说。”

    二人恭声领命,却已明白皇帝的用意:只要他们把皇帝的话复述给别人听,有心人便能揣摩出圣意,要凑热闹弹劾程询的,兴许就会话锋一转,装腔作势地为首辅鸣不平。

    皇帝一面批阅奏折,一面若有所思,过了好半晌,传锦衣卫指挥佥事到面前,吩咐道:“程知行外放广东期间,锦衣卫随行,定时传密信给朕,禀明他及当地诸事。那些密信已经在锦衣卫存档,给朕找出来,预备着。兴许过几日就能用上。”

    锦衣卫指挥佥事称是而去,心里直乐:皇帝有时候特别有意思,就像是随身携带着小账本儿,只怕官员不跟他翻旧账。

    .

    大理寺卿回到衙门,特地去监牢看了看万鹤年。

    万鹤年一身布衣,是个分外清瘦的小老头儿,面相透着倔强。

    大理寺卿走到牢门前,道:“料想着你在京城也没落脚之处,离了大理寺,说不定会四处散播辱没程阁老清誉的糊涂话,是以,便安心在这儿住一阵吧。”

    万鹤年听了,不言语。

    大理寺卿也不恼,道:“你那些文章,我抽空看了看,觉着你过得委实辛苦:已经是平头百姓的日子,却时时处处地留意首辅的大事小情,鸡蛋里头挑骨头。我真疑心首辅上辈子欠了你八百两银子。”

    万鹤年缓缓地阖了眼睑,闭目养神。

    大理寺卿问道:“你过得一穷二白,怎么到的京城?能不能告诉我,是哪个狼心狗肺的东西怂恿你做这种事?”

    万鹤年似是入定一般。

    “要不是看你一把年纪,又有过清官的名声,我真要先赏你一通板子。”早就被罢职的万鹤年状告程询,便是民告官,应该二话不说就往死里打一通。

    万鹤年还是没有反应。

    “你好生掂量一番吧,”大理寺卿好心规劝了两句,“别弄得做过清官却落得个晚节不保的下场,到那时候,没人会再纵着你谩骂首辅。”

    陈家的一名管事mama,奉命得空就到监牢看望陈嫣,给她送来可口的饭菜、消暑的汤水,没少使银钱打点,日子久了,狱卒便对她宽泛一些,能容着她与陈嫣说一阵子话再走。

    这日,管事mama把万鹤年的事情讲给陈嫣听,末了,压低声音,神色纠结地道:“奴婢没少听外院的人谈论这件事。别说程阁老不是做得出那种事的人,便是真做了,又怎么了?那时候的情形明摆着呢,等于是杀一个就能救成千上万的人。”

    “有什么法子?”陈嫣在监牢,从来是惜字如金,这次却接话了,语声很轻,“有的人活着本就多余,可就是不能取他性命。杀了他,就会成为隐患。赶上朝堂不稳的年月,真就要为那些该死的鬼偿命。律法明明有那么多漏洞,很多权臣却无论如何不同意改,就是要用来玩弄权术,以下作的手段诬陷忠良。”

    管事mama听了,一颗心悬起来,“您是说,这次的事,很麻烦?”

    “是很麻烦。”陈嫣微笑,“闹不好,一个权贵之家,就要从京城销声匿迹。”

    “啊?”管事mama以为她指的是程询,眼里有了真切的失望和担心,“那般人物,若是栽到小人手里……”只想一想,她就替程询不甘、憋屈。

    第67章

    对董志和来说, 这当然是个难题。

    若承认程家有恩于董家,那么, 门生弹劾程询,便是恩将仇报。

    若是否认,便是冷心冷肺,身后四位阁员都会把他看得一文不值。

    董志和斟酌片刻, 恭敬里多了几分惭愧,认认真真地把话题往别处扯:“臣一生最无能之处,便是不善治家, 董飞卿年少时,臣无暇管教, 他背离家门时, 亦无法劝阻。……”

    “罢了。”皇帝牵了牵唇, 取过置于案上的折扇,唰一下打开,缓缓地摇着, 视线落到董志和两个门生身上――

    文睿临在都察院任监察御史, 李夫之在翰林院任侍讲。如果走正路的话,前程差不到哪儿去。可惜,越该知足的人,越不晓得知足为何意。

    文睿临曾任广东监察御史, 李夫之生于京城, 年少时曾到广东游历――这一点, 是一早从锦衣卫那里拿到了这人的生平履历获知。

    都与广东有些关系。怪不得, 董志和会选择他们明章弹劾。

    此刻让皇帝气儿不顺的也是这一点:既然都曾去过那一带,怎么还能理直气壮地弹劾?

    没错,他选的首辅招人恨,官场上有多少人敬慕艳羡,便有多少人痛恨谩骂,但是,人不能只听一面之词吧?好歹也得听听另一边的人怎么说吧?

    他们不肯听,不是打心底对程询有偏见,就是因为三亲六故被程询整治过怀恨在心。

    皇帝唤文睿临:“说正事。在你心里,认为的万鹤年一事究竟是怎样的情形;你眼里的程阁老,到底是怎样的品行。”

    文睿临连忙上前,恭敬行礼,片刻后侃侃而谈:“启禀皇上,微臣曾任广东监察御史,负责巡视盐政、漕运、关税等等。

    “当差之余,经常听到与程阁老、万鹤年相关的传言。

    “在那里,情形与今时朝堂相仿,有人坚信程阁老光风霁月,如何都做不出屠戮百姓的事;有人则认定程阁老当初年轻气盛,外放期间,有过数次意气用事的情形。

    “彼时,微臣心生疑窦,只是不敢越权查证。

    “万鹤年来到京城当日,微臣便详细询问过两名河道衙门的官员――那一年,他们就在广东当差。他们说,当夜曾亲眼看到程阁老与懋远知县及百姓起了冲突,程阁老率领的军兵俱是刀剑出鞘。至于是否曾有人丧命,因为都有差事在身,不得而知。

    “微臣以为,不论程阁老是否曾命官兵屠戮百姓,都一定有过不妥的举措。否则,人们不会在经年之后,还不能做到众口一词地相信程阁老的为人。

    “是以,微臣恳请皇上彻查此案,派专人到广东,询问当地官员、官差。”

    说着,他取出奏折,双手捧起,“微臣的奏折之中,列出了几个可以作证的人,恭请皇上过目。”

    大总管刘允在皇帝示意之下,接了奏折,转呈到龙书案上。

    皇帝又问了李夫之同样的问题。

    李夫之的说法是,早年游历期间,曾到过懋远,听几名懋远百姓说过当年的事,几个人说法一致:当年的的确确有几百人丧命,或被军兵斩杀,或被葬于洪流之中。

    一个是故意模棱两可,一个则是有意一口咬定。只要对程询有一点点的猜忌,都会随着他们的说辞生出几分不确定,不能再坚信程询并无过错――能达到这个目的,这件事就算是做成了一半。

    只要皇帝听从他们的建议,派官员赴南方查实,就算程询一丝过错也无,在尘埃落定之前,都会陷入世人的怀疑、质疑甚至全然否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日子要过,没可能总盯着一件事的进展,事发时随大流议论几句骂几句,之后该忙什么忙什么;等到事情有了结果,大多数也拉不下脸承认自己错了,会理直气壮地怀疑皇帝顾念多年君臣情分包庇程询――反正天高皇帝远,谁都不是局中人,怎么猜测都不合理,也都合理。

    这就是世情,唾沫星子就能淹死人。

    董志和需要的就是程询深受官员百姓质疑、避嫌留在家中、等候发落的那段时间。他可以继续留在内阁,暂代首辅职责,帮皇帝处理朝政,可以在一些军国大事上抢占先机。

    皇帝不能没有内阁帮衬,尤其离不开首辅、次辅,两个人里面必须得留一个。既然留下了他,便是不再计较他治家不严引发的风波。

    等到程询回到内阁,皇帝就算心生亏欠,就算又想起了董家那笔烂帐,也不可能自己打自己的脸,出尔反尔地旧事重提。

    ――这样推测下来,首辅、次辅等于两败俱伤:程询说话势必再不会有以前的分量,董志和也已妻离子散。

    此刻的董志和,在反复回想董飞卿上次见自己时的每一个细节,他没找到端倪,所以仍旧确信程询在这件事情上有心虚之处。

    皇帝望向董志和,“你的门生说完了,你是否附议?”

    皇帝的话,不能不答,也不能一再绕弯子。之前董志和已有顾左右而言他的情形,这次要是再不痛快回话,皇帝火气一上来,就把他撵出去了。由此,他缓声道:“臣附议。”又提议,“皇上不如唤程阁老来回话,听听他的说法。”

    “听他说什么?”皇帝把折扇唰一声合起来,扔到案上。

    董志和常在皇帝面前行走,觉出了不对劲。

    文睿临、李夫之却是心中大喜,认为皇帝已经对程询不悦。

    宁博堂没顾上打量皇帝的神色,只敛目等待进言的机会,此刻上前一步,行礼道:“启禀皇上,臣有下情回禀。”

    “讲。”

    宁博堂道:“臣曾在懋远做过六年父母官,在臣调任进京之前,他们对程阁老都是由衷的敬重。

    “的确,臣刚到懋远的时候,看得出,百姓因为灾情,因为分流淹田的事,对程阁老有过抱怨,甚至怨恨。

    “可在后来,朝廷的补给按时发放,懋远遇到难处的时候,程阁老曾几次帮忙向相关衙门递话,奉旨回京之后,也一再为懋远及至广东的百姓向皇上进言,皇上一再施恩于广东,这是有目共睹的。

    “在当时,百姓不知原委,可时过境迁之后,尤其百姓的境遇越来越好之后,有些事情想通了,有些消息也后知后觉了。

    “早在臣还没离开懋远之前,当地百姓便已对程阁老满口称颂。

    “臣以头上的乌纱帽担保,程阁老绝对没有对不起懋远的地方。

    “臣恭请皇上三思,切勿听信小人的谗言!”

    话到末尾,他语气已经有些重了,说完之后,冷冷地睨了董志和一眼。

    皇帝颔首,“这件事,程知行一个字都不用说:歹话、好话,都会有人为他说尽。” 语毕对侍立在一旁的刘允打个手势。

    刘允像是早就在等这一刻,称是之后,小跑着出门,没多久便折回来,随他进门的是锦衣卫指挥佥事和一名锦衣卫,两人各捧着一个一尺见方的箱子。

    箱子打开来,从里面取出的,无一例外,皆是信函。

    “总有那么些人,善用‘莫须有’三个字做文章。”皇帝凝视着董志和,眼神玩味,笑容讽刺,“说起来,这件事是该翻出来了。

    “前河道总督、舒明达、陆放都已辞官,前者一直病歪歪的,就算有赶赴京城道出实情的心,身子骨也不会成全;后两个做起了闲云野鹤,居无定所,朕不知道他们客居何处――更何况,他们本就与程询交情匪浅,说的话如何能够当真。”

    “若派人去南边核实,在有些人眼里,便是朕已经给程知行定了罪。

    “要是换个人,朕或许真就那么做了。但对程知行,用不着。”

    他点手唤锦衣卫指挥佥事,“原原本本地讲给他们听。”

    “臣遵旨。”锦衣卫指挥佥事拱手行礼,之后转向在场官员,把当年万鹤年一事始末娓娓道来。

    在这期间,皇帝看着对方在案上的信函,间或取出一封,展开来看。

    宁博堂、刑部尚书越听笑意越浓。

    董志和、文睿临、李夫之越听脸色越差。

    锦衣卫指挥佥事讲述完毕之后,道:“此事,是前锦衣卫指挥使及两名锦衣卫亲眼目睹,三个人在事后先后照实记录在案,转呈圣上,圣上又交由锦衣卫归档封存。”

    董志和率先跪了下去,两个门生相继随之跪倒。

    皇帝又取出一封密函来看,把内容讲给众人听:“时年八月,程询、陆放率领军兵搭救被困的百姓,所在的山坡坍塌,两人一起滚落水中。

    “水下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程询左腿受伤,陆放头部撞到了顽石。

    “那时候,他们已连续几日不眠不休。

    “倒下去之后,便起不来了。没过几日,河道总督也累得卧病在床,随后都是在病床上料理公务。”他把信函恢复原样,放回原处,“朕单独派去给三人医治的太医,回来说,皇上洪福齐天,三位大人都捡回了一条命。”语声顿了顿,问道,“董阁老,程知行到底是杀人的人,还是救人的人?”

    意思已经再明显不过。

    董志和撑在地上的双手,扣紧了地面,第一次,他对皇帝答非所问:“臣……有罪。”

    “你的确有罪。”皇帝站起身来,绕过龙书案,居高临下地睨着他,“治家方面,你简直就是个废物。

    “双亲为老不尊、继室心肠歹毒、三个儿子先后叛离家门。

    “你当初与原配和离,闹得很不像样,朕只当你身在他乡,对家事有心无力,况且,和离之事屡见不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