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小说 - 历史小说 - 重生大宋做权臣在线阅读 - 第二百一十四章 布局(三)

第二百一十四章 布局(三)

    富贵无三辈,这话是非常有道理的。纵是祖先挣下金山银山,也架不住败家子孙的挥霍,所不同的,可能也就是挥霍时间的长短。遥想当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所建立的大辽何其强大,可等传到了耶律延熹的这一代时,也“家道中落”了。

    而与辽国类似的,还有隔壁邻居宋国,都是在不断衰弱,只不过是衰弱速度的不同,还有就是宋国的边境并没有出现像完颜阿骨打那样的一代雄主,要不然恐怕宋国完蛋的比辽国还要快。

    辽国虽也腐败,但国中能征善战的将领还是有的,只不过因为有刚愎自用的耶律延熹的存在,让这些将领有心也难施展。而反观宋国,以文治武的国策执行了上百年,好不容易出了一个狄青,还叫宋国自己人给逼死了。别看西军好像牛得不行,但真正能够独领一军的帅才,西军中并不存在。有童贯压着,有也别想有施展的机会。在大宋,武人已经变成了文人的附庸,只懂得依令行事,难有见临机决断的可能。

    宋国朝廷为了防止武人拥兵自重,可说是已经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但凡对外战事,除了会派文职官员出任主官、监军等要职,而且逢战必会发下阵图。这阵图也就相当于作战计划,可战场之上的情况瞬息万变,怎么可能完全按照宋国君臣的臆想进行,虽然宋国将士很卖命,但依靠一帮狗屁不懂的文官拿着几张阵图就想要无敌于天下,这纯粹就是想瞎了心。

    童贯之所以能够在西军当中立足,建立属于自己的威望,主要原因就是知道放权。童贯并非赵佶的潜邸之臣,赵佶成为皇帝以后,童贯自请前去西军担任监军。这一是为了避祸,二则是想要立下大功好让赵佶对自己刮目相看。

    到达西军以后,童贯这个监军一不干涉军中将官的决定,二还肯替这些将官承担责任。像这种不指手画脚的监军,西军的将官已经有很长时间没遇到过了,童贯也因此在西军当中有了一个好人缘。

    宋军里面也并不是没有能人,童贯这一放权,也就给了这些人发挥的空间,这战功自然也就接踵而来,童贯也因此获得了赵佶的肯定,确立了自己在当今官家心目中的地位。不过随着自己在西军中的地位稳固,童贯在西军的手也越伸越长,如今的西军已经俨然如同童贯的私军,而那些当初还有机会搞点个人发挥的将官也逐渐成了童贯身边的应声虫,不见有个人主见的发表。

    西军的战斗力强,那是在一次次与西夏的战斗中锻炼出来的,而大宋各地守备军的战斗力低下。主要还是钱粮补给不到位的缘故,连饭都吃不饱,谁还有心思苦练杀敌本领?疏于训练,三餐不饱,对上吃饱喝足的贼寇,可不就兵败如山倒。

    大宋境内占山为王的贼寇猖獗,怨不得地方守备军,要怨也只能怨朝廷不够重视,或是明知原因也在装聋作哑。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种观念在大宋深入人心。一群目不识丁的丘八,有什么资格引起朝廷老爷们的重视。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没有这些粗鄙的丘八在疆场上卖命,这些朝廷老爷们还能有闲情逸致清谈?

    张宝来自后世,虽说他也知道人人平等这句话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是需要奋斗的目标。但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对待武人的态度才与其他人不同。在张宝的眼里,没有文武之分,只有有用与否。

    出身,职业这些外在的东西,并不是张宝判断一个人是否有用的标准。能为他所用的,便是有用的人,而那些不能为他所用的,张宝也不愿浪费哪怕一分的精力。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哪有闲工夫在那些不可能的人身上浪费。

    如今高丽初定,张宝先是通过开仓放粮稳定了人心,随即移民计划也开始按计划进行,预计在两年之后可以完成。至于这次的论功行赏,张宝并不准备大肆cao办。因为拿下高丽这点事在张宝眼里实在没什么值得大肆庆祝的必要。高丽,也就是朝鲜半岛,说白了也就巴掌大的地方,拥有了这里就开始沾沾自喜,似乎有些胸无大志,不思进取。

    既然连论功行赏都不准备大肆cao办,那像建国这种事自然也就要推后,此时的高丽,还是周边各国眼中的高丽,并没有人知道此时的高丽已经换了主人,即便知道一点消息也仅仅是高丽国内的战乱平息了。

    张宝还想要利用高丽这个名头“招摇撞骗”一段时间。因为晚一天大白于天下,自己就多一天的准备时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张宝不想因为拿下了高丽就认为自己可以从此高枕无忧。

    高丽是一国,治下人口移民加上土著将会达到近二百万,想要妥善安置这些人,不仅需要人,更需要钱。而张家有钱不假,但要花钱的地方也很多,而且高丽国内刚刚才结束战乱,百废待兴。恢复民生的投入是巨大的,可收益却是在近期几乎没有的。

    民以食为天,一想到有两百万张嘴等着自己去喂,张宝就有些挠头,而先前那种以私人的名义向大宋购买粮食的行为就有点不太合适了。过去高丽国内战乱,张宝虽说动了赵佶,允许他在大宋买粮去高丽贩卖,但毕竟只是私人的买卖,张宝也只能收购民间的余粮,至于官仓内的粮食,张宝大部分都没有动。

    但现在情况不同了,张宝需要大量的粮食作为稳定人心的“定海神针”,家有余粮,心里不慌嘛。可想要从大宋购买大批的粮食,再用张家的名义也就不妥了,唯有借用高丽的名头,从官方途径购买。

    识时务者为俊杰!这话放在世界哪个角落都适用。高丽人中也不乏有眼光的人,而为了稳定人心,张宝也有选择的接纳了一部分高丽人,而这些高丽人中的代表,武有拓俊京,文有金家兄弟。

    拓俊京是被打服的,而金家兄弟则是在看到宋军善待高丽百姓以后才选择的投靠。不过上船容易下船难,等知道占领高丽的这些宋军并非真正的宋军以后,无论是拓俊京还是金家兄弟,再想要反悔也晚了,只能一条道走到黑。

    张宝这次的买粮计划,用的便是金家兄弟里的金富轼。要说金富轼他爹也挺有意思,之所以给儿子起名金富轼,原因就是他本人十分崇拜大宋的文士苏轼兄弟,所以他的两个儿子,一个叫金富轼,一个叫金富澈。

    有张家海军的保护,以金富轼为首的高丽使节团自然顺利抵达了大宋的汴梁。而大宋朝廷得知高丽使臣前来,为了彰显大国气度,也是隆重欢迎。

    宋徽宗赵佶好面子,外邦主动派使臣前来这种露脸的事情,他自然是感到高兴,下旨好生款待了金富轼一行人。而金富轼由于有个喜爱大宋文化的爹,他自己也算是一个才子,再加上为人长得好看,顿时就获得了赵佶的好感。

    在接风宴上,金富轼向赵佶说明了来意,一是带来了国主的问候,二便是希望宋国可以看在邻居的份上卖他们一点粮食好让高丽度过眼前的难关。

    “高丽初定,百废待兴,但由于先前的战乱,高丽百姓疏于农事,以至于眼下出现了饥荒,还请圣上开恩,允许我高丽在大宋境内购买一批粮食缓解燃眉之急。”金富轼轻声向赵佶请求道。

    “此事倒也容易,不知你高丽准备买多少粮食?”

    “下臣临行时,我国国主曾有过交代,粮食多多益善,而且为显诚信,下臣此番前来更是带来了三百万贯,作为买粮的订金。”

    听到金富轼这话,原本没把卖粮食当回事的赵佶不由也是吓了一跳。大宋的粮价基本上是一贯钱两石粮食,而金富轼光订金就带来了三百万贯,那也就是说,高丽要买的粮食不会是小数。

    “唔……此事朕还需与众位臣公商议一下才能予你答复,你且安心在驿馆住下,不出三日,朕定会让你如愿以偿。”赵佶想了想,对金富轼道。

    金富轼听完赶忙谢恩,随即又道:“下臣代我国国主多谢圣上美意,此事就拜托圣上了。除此之外,下臣还有一事想要请求圣上允许。”

    “有事只管道来。”

    “高丽向来仰慕大宋文化,下臣的名字便是因为家父仰慕上国的苏大学士而起。高丽经此一难,我国国主更是迫切想要效仿上国的治国之道,故下臣此番前来上国,国主命下臣务必要向上国求贤,还望上国圣上能够成全。”

    随着金富轼的话音落下,包括赵佶在内的满朝文武都是一愣,高丽愿意花费重金买粮一事都暂时被抛诸脑后。要知道高丽虽是穷乡僻壤,但地理位置却对大宋很重要,过去大宋就曾设想过从高丽借道进攻辽国,可惜当时的高丽国主拒绝了大宋的请求。

    但今日,没听错吧?高丽竟然想让大宋朝廷派人入朝辅政,这跟“如狼入室”……呸呸,这种弃暗投明的明智之选,看来现任高丽国主是位有眼光的国主。

    打发走了高丽使臣金富轼,赵佶立刻迫不及待的跟群臣商议起了派人前往高丽辅政一事,可直到这时,众人才惊愕的发现了一个情况,他们对高丽国内的情况并不了解,尤其是现在的高丽,究竟是个什么状态,无人知道。目前所掌握的情况,其实都是由金富轼亲口所说,至于真假,无法分辨,可信度自然也就成了问题。

    “……谁了解高丽国内此时的情况?”赵佶郁闷的问道。

    众人面面相觑,大宋乃是堂堂天朝上邦,对于弹丸小国高丽不感兴趣。见众人不说话,赵佶不由有些恼了,“怎么?难道你们对高丽一无所知?”

    “官家息怒,臣等虽对高丽不甚了解,但想必有一人肯定对高丽情况了如指掌。”高俅一见官家要发怒,连忙出声说道。

    “谁?”

    “……张宝。”高俅轻声禀奏道。

    赵佶听到张宝这个名字时眉头不由微微一皱。要说赵佶对张宝的感情那是相当复杂。他是看着张宝逐渐成长,最终变成不好处置的一个大宋隐患。对于张宝,赵佶既不想让张宝继续做大,逼得自己不得不对其下死手,可又想要张宝每年送上的孝敬。矛盾啊,鱼与熊掌他都想要。

    此时听高俅提到张宝,赵佶也不由有些犯难。张宝此时就在汴梁,高丽使臣就是他送来的,先前与高丽的粮食贸易也一直是由他负责。高俅说得没错,要说对高丽国内的了解,满朝文武没有一个比张宝清楚。

    “……速派人去请张宝前来。”赵佶考虑了片刻,这才吩咐身边的梁师成道。

    梁师成不敢怠慢,赶忙派人去城外张家庄请张宝前来。梁师成是小人,但小人也有小人的好处,身处高位的他当初看张宝不顺眼,那是担心受赵佶另眼相看的张宝会威胁到他的地位,但随着张宝主动“退让”,六贼当中除了跟张宝有点私怨的高俅以及一心与张宝为敌的蔡京二人外,其余人基本上已经不再将张宝视为潜在中的威胁,相反的,梁师成等人反倒还有想要跟张宝拉关系套交情的心思,没办法,谁让张宝大宋许多人公认的“摇钱树”呢。

    宫里的传旨去得快,回来的也快,随他一同回宫的张宝刚一进殿,还没等他向赵佶行君臣礼,赵佶就迫不及待的说道:“张卿,一些虚礼就免了。朕来问你,你对高丽国内的情况知道多少?”

    “啊?呃……这要看官家问的是哪方面?是朝堂还是民间?微臣对于民间的事情知道的多一点,但对于高丽朝堂的内幕,知道的也不多。”赵佶的务实态度让张宝一愣,随即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