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小说 - 历史小说 - 汉贵女在线阅读 - 第316节

第316节

    陈嫣每年给大学者赞助,这笔赞助当然不是直接给的…读书人的事儿怎么能直接拿钱呢!她都是以学术的名义,资助这些有办学或者做研究的学者做相关工作。现阶段,不少学院都有她的资助,还有一些古籍复原、经典研究工作,也是拿了她的经费的!

    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短。当初拿钱的时候没有拒绝,后面只要陈嫣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道德瑕疵,这些人是不好意思翻脸的。不然他们成什么人了,成一个端起碗来吃rou,放下碗来骂娘的混账?

    不过如果陈嫣真的有原则上的问题,而且还被外界发现了,他们是会翻脸的。因为他们也不可能要这样的人的钱,这种钱谁也不敢拿——这个时代的学术界虽然没有发展到道德洁癖的程度,不少名士还有黑料,但道德始终是不同学派共同的追求。

    一个道德破产的人,学术圈子都会纷纷与之划清界限…不然的话,就会有自己也跟着风评被害的风险。

    商人在古代农业社会是得不到好评价的,很多时候也会被攻击为为富不仁,事实上,古代绝大多数时候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的商人也都是不怎么光彩的角色。在这种情况下,陈嫣可以说是带着原罪的!

    学术界能对她的所作所为全都视而不见,全面淡化存在感,这已经是很了不得的成就了!而陈嫣做到了!

    不只是学术大佬们得了陈嫣的好处,不好说坏话,就是还没有出门闯荡的年轻学生也是一样——陈嫣在各个学院里设置了奖学金!学习成绩好、且家境差的可以申请。

    家贫学子在这件事上是受益了的,等到将来走出书院也会记得这个好。或许关键的事情上帮不上什么忙,但陈嫣本来也不指望他们帮什么忙,只要不会给她制造麻烦,她就谢天谢地了!

    而且,就算是那些没有拿过奖学金的学子,也会对陈嫣抱有好感。无他,只因为这些学者是一个群体的,如果自己的同窗能因为奖学金受益,他们是很难对送出这样好处的人有恶感的。

    这就像是后世的大学,某个富豪给学校设立奖学金。即使是那些自觉没有资格竞争这个奖学金的学生,也会对这个富豪有好感。不管怎么说,是学生整体受益了,如果这种人越来越多,对所有学生也是有好处的。

    而且有钱人的钱,人家自己可以决定怎么花。这种情况下,人家愿意支持教育事业,这总是能让在教育中受益的人本能地高看一眼的。

    这件事做了这些年,效果渐渐就起来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受益,影响也会越来越大。即使是原本不明白陈嫣所作所为,真的以为她是一个心向学界的人的下属,这个时候也看出意思来了。

    “捞不到名利也就罢了…”陈嫣满不在乎地道:“也不图那点儿名利…该记得我好处的人始终是记得的。”

    陈嫣在编书工作中做的事情其实很不好形容,笼统地说,她就是一个做杂活儿的,给各位学者行方便。听起来有点儿像宋飞熊在研究所做的工作,但陈嫣又没到宋飞熊那个程度,人家那可是‘大管家’!

    一边,她得想办法给大家协调关系…正如预料中的,编书工作中一旦有什么分歧的,持不同意见的人就能给打出猪脑子来!而劝和的,估计会被两方,甚至三方围殴。

    当事情发展到不可收拾的时候,就得陈嫣去调解了。陈嫣之所以能够调解,是因为她确实懂行!另外也是因为她被当作是天子的代言人。前者让大家信服她,后者让大家不得不信服她。

    其实陈嫣并不稀罕做这个,她已经参与进了这个项目里,想刷的声望总能刷到,根本不用做这种琐碎、繁重,且一不小心就会得罪人的工作。但关键是,能做这件事的人本来就少之又少,她本身就是最合适的一个!

    一开始是有人尝试着找她‘仲裁’,是的,一开始是编书编委会主动找她的,她只是被动接受,后来才变成常态。刘彻那里知道了,这才补了一个半是过了明路的说法。

    按照这个说法,她也算是编委会的顾问之一,可以参与到编委会的工作中。这并不是官职,实际上,也确实有女子在这个位置上,所以她也不算扎眼——有的名士精心教育子女,女儿并不比儿子差的也有,在传承稀少的情况下,大家也不好挑剔对方是男是女了。

    陈嫣这个身份和她所做的工作其实并不相符,不过大家都能领会精神。说白了,这就是天子给陈嫣过明路,没人不懂。

    这个时候看遍整个朝廷,能做刘彻代理人的,要么是天子御用的学者,要么干脆就是官员。

    关键是,即使是天子御用的学者,也有门户之见,不可能公正客观地看待各个学派,如此仲裁地合适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了。而官员,虽然能够淡化自己的学派出身,稍微公正一些,可他们的专业性又是一个很受怀疑的问题。

    比如公孙弘吧,他刚刚从左内史上升职了,如今是御史大夫,这可是三公了!

    他是有名的学而优则仕,学者从政,他是最佳代表之一。毕竟当初举孝廉,他被推荐来长安,可不是只靠他的孝顺!然而,即便是他,真正的大学者们都是看不上眼的!

    无他,纯粹学术水平来说,他确实无法在顶尖那一撮站住脚。

    公孙弘有天赋、肯下苦功,当年牧猪读书的事情外界不知道吹了多少遍了!然而一个事实就是,他读书发奋很晚,读书的时候也不能真的专心于读书。这种情况下,就算再有天赋、再努力又怎样?难道其他人就不努力,就没天赋了?

    事实就是,华夏自古人多,争到精英那个级别,谁都是极端努力的,拼的就是与生俱来的一点点微乎其微的天赋差别。

    公孙弘的天赋有多高暂且不论,但他基础差却是明摆着的。两个学者,同样有天赋,同样努力。然而其中一个从小刻苦打基础,青年时代也能够专心认真读书。而另一个,少时只当是一个小吏培养,好不容易中年发奋了,却有生计上的忧虑,不得不一边谋生一边读书。

    不得不说,后者会更有社会上的经验,运用知识做实事的时候或许更有优势,情商也会更高。但就学术而论学术,肯定是前者水平更高啊!少年时代、青少年时代,这都是学习的最佳年纪,记忆力、反应能力等等都在巅峰,之后再学习,总归不如…更别提积累上的差别了。

    而这样的公孙弘,已经是学术水平最高的官员之一了。

    相比之下,陈嫣就不同了。她从小在未央宫长大,是刘启膝头启的蒙!后来跟着刘彻蹭这个时代最高的师资力量。后来也因为刘彻的关系,在不知道多少名士学者学习,这些学者的课有钱都上不到!然而对于陈嫣来说却是想听就听!

    陈嫣又有上辈子的一些余泽,各种因素叠加,她的基础绝对是顶尖的!再加上她的眼界,她那总能与众不同而又很有见地的视角,哪怕单纯论学术水平她都是不低的了。更何况,她还不拘于学派!不存在了解儒家却对法家一窍不通,或者对墨家、道家了解寥寥的情况。

    说实话,在陈嫣之前,也有其他人试图去做这个仲裁工作,只是总是难以服众。要么是话语不够有力量,要么是水平不够,再不然也可能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学界的利益相关群体,总会让人怀疑是在为自己的学派谋私利……

    直到找到陈嫣,这件事才算是解决了!

    虽然大家依旧免不了各种不对付,陈嫣的协调也不见得每次都有用。但总算是有一个大家大概认可的协调方法、协调人了,这让编书这个项目就算是磕磕绊绊,但到底是继续下去了。

    其实,陈嫣混在编委会还有另一个重要目的…她是为了最后的成品。陈嫣多多少少有些强迫症,这个项目是从她而起的,她也是真的想做出一套经典丛书来,所以对出版时的很多东西都有自己的想法。

    不过出版单位不是她,而是少府的印刷作坊…她想保证‘自己的项目’最终能够达到自己的目标,也只能积极涉足其中了。

    好在这会儿还在诸多工作的起始阶段,还远不到付梓印刷的时候!不然陈嫣只会更忙碌!

    而除了编委会的工作,另一方面,陈嫣还有自己集团的工作要做——编委会和集团,随便一个单独来,都不可能工作量大到让陈嫣有‘案牍劳形’这种感慨。毕竟这个时代工作节奏慢,她自己又是一个善于分配工作的boss,留下来自己亲历亲为的工作真的不多!

    平常集团的日常工作其实不多,陈嫣就是一个人形印章而已,负责盖印同意。除了偶尔‘不同意’,然后给下面的人一点儿指示,她可以说是嘛事儿没有!

    但真的需要陈嫣认真工作的时候,也是真的需要!

    正经来说,现在陈嫣的整个集团其实是对她过于依赖的。说句不好听的,她要是意外死了,集团不说立刻完蛋,也会陷入到相当大的动荡中,最终分崩离析一点儿也不奇怪。

    有的时候也不是真的需要她做什么,她就在那里,就是一根主心骨!这个时代的人需要一根主心骨…类似的,就和这个时代的老百姓需要皇帝一样。如果哪一天有人推翻了现有的王朝,而不自己当皇帝,反而选择民主选举,又或者共和执政,下面的人首先就是无所适从。

    另外,陈嫣也是真的有用,很多时候做抉择只能她来。而决定开拓什么业务,小打小闹也就算了,等级一旦高起来,就必须有陈嫣来把关,或者这本来就是她推动的业务。

    这不是陈嫣抓权不放,而是站在她的视角,她是后人看古人!在很多事情上她可以避开弯路,甚至带领集团走捷径!她知道什么是没前途的,什么是有前途的……

    她当然可以选择培养新人,让大家不仅仅是依赖她,而是能够自己独立搞定一切。

    但关键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她的精准判断力、极高的业务水平、神一样的启发能力,这些都是不可复制的!而且她也知道,即使是天才,也不可能达到她这个程度,她这完全是提前知道了答案,照抄……

    她只能尽量培养人,却始终没办法让自己的‘能力’退休。

    至于说不用自己的‘能力’,这就不可能了——她总不能明知道某条路是个坑,还眼睁睁看着集团去跳吧?不能明知道又一个办法多快好省,还揣着明白装糊涂,就是看大家上马那个一点儿也不好用的吧?

    只能说,她知道自己下场的坏处。但是相比起这样做的收益,这样的坏处就变成不得不承受的了。

    而现阶段的集团,就是非常需要陈嫣的时候。一方面,白纸业务进入到了全国大布局阶段!不同于历史上的白纸,花了数百年时间才真正做到掌控了市场。此时的白纸,一出来就技术成熟,几乎没有弱点(相对于旧有的书写材料来说)。又有权力(刘彻)和资本(陈嫣)双方面发力推广,推进速度可以说是快的惊人!

    另一方面,海运号的事情更是不能轻视!对于陈嫣来说,海运号一直都是重中之重。

    前些日子,海运号的信件送来之后,她就等着人送来商队从罗马得到的‘财宝’了。

    本来她是想回不夜的,反正这个时候也过完冬节了,她都在长安呆了一年有余了,回大本营看看也是应该的。然而,母亲刘嫖和jiejie陈娇极力挽留,再加上编书的项目正是千头万绪的时候,刘彻也以这个理由留她(这件事上刘彻有私心,但这个理由本身又是确确实实的)。

    最终她留了下来,也发急报去了齐地,让不夜那边的人把东西给她送过来。

    罗马那边得到的书籍,因为来不及翻译,只送了书目和说明大致内容的信件过来。因为不夜那边有罗马学者们,所以很快可以做出这个。至于各种特产,包括植物种子、幼株之类,则是送了样品来。

    至于大部分的,都留在了不夜那边。毕竟农家的人就在那边,拿到这边来,陈嫣除了看看,判断一下前景,也没有太大用处了。

    而和这些东西一起送到的还有另外一封很长很长的书信,书信是裴英亲笔写的!说实话,以他的风格,写这样的长信也是极端少见了!

    也正是因为这封书信,陈嫣的工作陡然之间大增!

    第334章 东山(4)

    裴英的信件对陈嫣的影响相当大, 接到信件的时候, 陈嫣连这次送来的罗马所得也来不及细看了!

    其实罗马所得十分丰厚!除了一些罗马特产的香料,以及别的手工产品外。最亮眼的大概是葡萄、苹果等了…这些东西在后世, 对于华夏人来说都不算陌生, 但在此时,它们都是异族他乡的特产, 华夏人民是完全不知道的。

    葡萄就不用说了,华夏有野生葡萄, 但这种葡萄味道酸涩, 没人拿来吃,用来酿酒也不行。所以历史上葡萄还得靠张骞从西域引进, 如果没有陈嫣插手,估计也不会等太久了。

    不过张骞引进的葡萄是从西域的一些国家来的, 陈嫣则是从罗马弄来的, 分开培育这么多年了,估计已经是有着差异的不同品种了。说不定到时候可以拿来杂交, 弄出更有竞争力的品种。

    这个时候的葡萄基本上都是酒用葡萄,吃是没有问题的,但皮厚, 且难以和果rou分离,味道上也不出众(好在这个时候的水果基本上味道都不出众, 所以葡萄在其中也不显得难吃), 所以还是酿酒最好!

    这个时候的华夏人民是非常喜欢喝葡萄酒的…偶尔有西域商人带来葡萄酒, 或者有人去了草原, 品尝到了西域传来的葡萄酒,都是赞不绝口的!葡萄酒因为极端的稀缺性,以及普遍的喜爱,成为了传说中的琼浆玉露。

    酒类的市场是很大的,葡萄酒如果真的能搞起来,估计又是一个大财源!

    这个东西虽然对社会进步也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但那些推动社会进步的东西是需要花钱的,没钱办不了事…所以引进葡萄确实不错。而且就算没有葡萄酒,给华夏人民的食谱上多一样水果蔬菜也是不错的啊!

    就像前几年船队到了安息,也从那里搞到来石榴之类。说起来,石榴更是纯粹水果了,连财源都算不上,陈嫣一样很高兴,让农学家们研究如何在华夏种植…

    相比起葡萄,苹果在财源上的作用或许没那么强,但它在别的地方也有很大意义。

    苹果是一种水果,但它更接近水果中的粮食…这个定位。

    计算投入精力、成本,同样的投入下,苹果的产出属于顶丰厚的那一类。而苹果还具有耐储存、淀粉含量高等一般水果没有的特点!华夏原产的苹果,被称之为林檎、蘋婆的,在此时就有传统切片晒干收藏了,称之为‘蘋婆粮’!有些地方真靠这个弥补粮食不足,功劳大着呢!

    如果将来在乡间推广种植苹果,是非常有利于民生的一件事。

    至于为什么得是罗马来的苹果,而不是华夏原产苹果——虽然大家都是苹果,但罗马苹果更接近于现代人印象中的样子,虽然以现代苹果的标准来看,这苹果还是太小,信里描述的产粮还是太低。

    事实上,后世的苹果和西方的苹果关系比较大,来源上和林檎、蘋婆已经没什么关系了。

    送来的苹果样品,植株太小,还是幼苗,扎根在一个大木桶中,还看不出什么来。至于那几个苹果果子,虽然已经尽力保鲜了,依旧变得皱巴巴的——然而即使是这样,大致的大小还是看得出来的。

    书籍之类更不必说,虽然没有看到翻译过后的书籍,但根据描述也知道都是一些好东西。有关于哲学的、艺术的,以及陈嫣最在意的,和自然科学相关的。虽说,这里面有很多在现代人看来错漏百出的内容,但从思路上人家就是理性那一派的!

    陈嫣也不打算硬推什么,就打算翻译这些书籍,请墨家的人看看,有哪些可以启发他们。今后学习墨家技术的人,凡是陈嫣管的着的,都会推荐他们研究一下这些书籍。不见得得把西方的东西奉为金科玉律,至少想播撒一些种子下去。

    至于这种做法,能多大程度上影响到华夏自然科学的路子,陈嫣自己也不知道,她只能说自己是尽力了。

    毕竟硬去推广也不见得有效,其一大家可能不买账!陈嫣也没办法说,现在两者起点差不多,甚至华夏更有成果,但华夏的路子是越走越窄的,而人家的路子越走越宽,甚至在很多很多年后,迎来爆发,彻底将华夏薄弱的自然科学体系打翻在地(如果有形成体系的话)。

    其二,就算大家买账,也不见得就能有好的结果。毕竟陈嫣很清楚,现在西方的这一套,思路上比华夏似乎更有前途一些,但错误的情况并不比华夏来的少。真的将西方那一套捧的太高,很有可能是没有学到人家的思路,反而将人家的错误给学了过来!

    陈嫣本来的目的就是做一些影响这个世界的事情,她又是一个华夏人,肯定希望自己的国家更好,给国家留下一点儿好的东西。如果费了这老大的劲儿,最后反而情况更差了,那又是何必呢!

    所以陈嫣最终做出的决定是,以西方成果播撒下一些种子,影响到现在的技术大拿们。然后尽量维持东西方之间的交流…虽然她死之后的事情不好说,但东西方海上通路已经打通了,而且她作为前辈已经证明这是一条赚钱的路,就不怕后来的人断绝这条路!

    至少商人会逐利!

    只要存在这样的交往,思想上的交流就会变得频繁!这种情况下,西方的成果也能相对没有障碍地传播到华夏。不敢说这样就一定能怎样,但这已经是陈嫣能够做到的极限了。

    不管怎么说,交流总是能够促进进步的。

    虽然有不肖子孙闭关锁国的可能,但作为一个‘先人’,陈嫣也只能求一个‘尽心尽力’了。至于最后的结果怎样,交给时间评判吧——不这样,她又能如何呢?

    而就在陈嫣因这一趟的丰硕成果而花了眼的时候,一起来的裴英的信件让她再也顾不上这些!

    这些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说实话,并不用太过着急在意。从她走上打通东西方海上通道这条路之后,这些东西就是迟早能得到的了,只不过是时间早晚而已。这次没有得到,下一次也能。

    甚至她不直接和罗马交流,通过西域商人,也不是不能够得到想要的…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只要她出的起价钱,自然有的是人抢着帮她把这件事办的妥妥当当。

    而裴英这封信就不同了…虽然这也是计划之中的事情,但事情能不能办到,在真正落实之前,就连陈嫣自己也不知道结果会如何。

    裴英的性格是在一个地方呆不住的,他最厌烦一成不变的生活!早些年不肯在家族的安排之下走读书的路子就是一个明证。后来他满天下乱逛倒是活的开心了不少——或者说自认为开心。

    而因为感兴趣上了船、出了海,他就像是找到了一生之中注定的那个位置!反正现在的他已经完全沉迷于寻找各种新航路了。这样的生活,每一个明天都是新的,都是难以预料的!

    或许会很危险,但对于裴英来说,这种程度的危机感反而很好!这能够一定程度上让他‘忘记’自己那巨量的记忆。其实这也不是忘记,只是某种感受太强烈,导致其他被忽略了。

    这就像是普通人紧张之下,就会忽略很多其他的东西一样。

    之前裴英就负责推进航向,而当航线推进到红海之后,第一阶段其实就已经完成了。而让裴英以后都去走那些已经开辟出来的航线?这不可能!大海上确实充满了意外,但凭良心说,更多时候是日复一日的海天相接,普通人都有可能烦腻,更不要说裴英这种性格的人了。

    也是陈嫣这个时候终于下定决心了,要立即另外探索一条航道——绕过非洲,北上之后进入地中海,真正通过航海的方式,直接将东西方连接起来!这样看起来是麻烦,但交流的量级就远不是原本可比的了!

    而量变是会导致质变的。

    裴英知道陈嫣的新计划之后,几乎没有停歇,马不停蹄地就上了新的探索船,开始了新的不要命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