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小说 - 历史小说 - 傲娇神医福公主在线阅读 - 第50页

第50页

    而且,莫名有些熟悉。

    她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这架势。

    然而还没等她想出来到底在什么地方见过苏沐春做饭的架势,德芳一个三岁小儿自然是坐不住的。他瞪大眼睛看着苏沐春在那边捏山药糕团,看了一会便觉得无趣,挺起肚子用力挣脱了昭庆的手,跑出了西厢房小厨房的门。

    昭庆连忙站起来,看了看苏沐春,便扭头追撒开小短腿蹦跳着跑走的德芳去了。

    别看德芳年纪小,小家伙却皮的很,他撒开小短腿跑到苏沐春的前院,见他庭院的树下倒了不少药渣子,上头停着几只蝗虫,顿时玩心大起——谁家皮小子不曾有过在蚂蚁窝上尿尿的促狭事呢?只见他“嘿嘿”一笑,小孩子的坏心思立马就涌了上来,脱掉裤子撩起袍摆,对着那几只蝗虫就是一发“水炮攻击”,惊得那几只从苏沐春房里溜出来的蝗虫连忙跳开了。

    昭庆赶来,看到这一幕,连忙上前给这个皮货穿好裤子,伸手在他额头上点了一下:“捣蛋祖宗,在苏医院子里撒尿。”苏沐春可是洁癖,他把这些药渣倒在这里,原本就是因为这些药渣也可肥土,算是废物利用。

    也不是说人尿不算施肥,就是这在他院子里随地撒尿的行为,太不给苏沐春面子了。

    昭庆招了两名婢女过来,亲自带着德芳洗了手,换了裤子和袍子,待到苏沐春端着枣泥山药糕寻过来的时候,昭庆便按着德芳的脑袋道:“这小子无礼,淘气,在你院子里对着树出小恭……”

    德芳扁着嘴,自知做了淘气事,便一声不响。

    苏沐春看了看这一大一小,心里万般无奈:“小事而已。”他把糕饼放在桌上,“趁热吃了吧。别浪费。”

    昭庆拿了一个咬了一口,软糯香甜,满口酥沙,偏她不肯老实,边吃边问:“你倒药渣,为什么不倒远一些?”

    “那些药渣本就能肥土,倒在树根边上,也不算浪费了。”苏沐春是个节俭人,自然做的是节俭事,只是他在说的时候,也算是眼随意动,瞥了一眼他倒药渣的地方。

    将山药糕送到嘴边的手却就这么顿在了唇边。

    ——那被浇了一泡童子尿的地方,停了不知从何处跳来的七八只飞蝗,抱着药渣一个劲的在那啃。

    苏沐春恍然。

    “我怎么没想到呢!”

    那诱虫药方子里可替代盐草的东西,找着了!

    第34章

    “这方子可以诱虫, 到是得用, 但是庆儿你可知道,你本就惹眼, 要是蝗虫一事再出挑……”明武帝看着昭庆给的方子道, “朕知你的心是好的,包括你让睿儿,昶儿再天安贵勋之间掀起养鸭之风来, 这些事情都需要慎之又慎,你有没有想过,这些人都是让谁养鸭子?鸭苗的以银钱从何处出?养鸭子花费的银钱又要用哪种法子要回来?最后会不会变成盘剥牧鸭的百姓?这天底下,可没人会做赔本的买卖。”他将手上的方子放在几案上,又顺手敲了敲, “包括这张方子在内, 谁人所做?没有蝗灾该如何自处?真有蝗灾,此人又是从何得知?”

    说到这里, 明武帝顿了顿, 又补充道:“这件事里,你做的最谨慎的事情,就是以‘风尚、风流’二字, 诓骗贵勋贵女们给你养鸭子,而不是将‘蝗灾将至’这件事情散布出去,迫使他们‘为国分忧’,却没想过后手应该如何收拾。弄得不好,就会变成烂摊子。”

    昭庆缩着脖子在下边听明武帝分析其中利害, 揉了揉有些隐隐作痛的脸颊:“那就……那就只能求父皇以身作则,一天吃十只鸭子了。”

    “嗨呀,你个孽障,还算计起你父皇来了?这十只鸭子,你自己吃。”明武帝倒也不是生气,要是这养鸭子真的能预防蝗灾,哪怕让他吃十只鸭子他也能吃下去。

    他怕的,就是这个“不确定”。

    “还有你提的,新修水利,改变山西道一地容易干旱的水文,你可知道,开挖运河,兴修水闸是多大的工程,要消耗多少的民力?”明武帝走到昭庆边上,“庆儿,为父知道你想说什么,你说,一代代的君臣接力下去,总有一日能把你所说的运河水渠修好,可你知道吗?这世间的事情,一旦拖长了,拖久了,它就做不好了,一代君王尚且不能成事,更何况代代更迭。”

    昭庆低着头听他说:“所以,我知道兴修水利这事,是不能成了。”

    “修,要修,但是不能修山西道,要修容易决堤的昀江,这才是大患,至于蝗灾,养家禽若是真能预防,现下国库充盈,朕到是真不介意让户部去处理这件事情。而水利和鸭子不同,那是触及国本,一不小心就会伤筋动骨的买卖,朕这么说,你可懂?”见昭庆鼓着个脸,明武帝也不怎么顾着自己的帝王威严了,走到昭庆面前弯下腰来。

    “怎么?被父皇驳了面子,不高兴了?”

    他就像是个寻常人家宠女儿的老爹一样,弯着腰,凑在昭庆跟前,脸上带着慈爱的笑:“我家庆儿聪慧,父皇高兴,高兴得很,只是丫头你要更加谨慎些,考虑更多的东西才是。”

    “是,父皇说的是。”昭庆抽了抽鼻子,又道,“那这诱虫的药方……”

    “这是好东西,朕可以让户部向民间广散此方。”明武帝虽然驳回了兴修水利,断绝蝗灾和旱灾的建议,但是对于较为缓和的法子,却极为愿意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