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小说 - 历史小说 - 春朝辞在线阅读 - 第119页

第119页

    昔太后语气强硬,怒火难遏,将堵在心口的一股怨气毫不客气的发泄而出。

    “所以长姐在明知道东海遭奴国侵犯的情况下,想方设法隐瞒此消息,既不告诉温惟,也不让人传信与我,关于东平的奏折、战报尽数扣下束之高阁不闻不问?”

    “不错!”

    面对李荣赈的质疑,昔太后不加掩饰直截了当大方承认。

    李荣赈冷笑:“那么其右想问长姐,在你心中,是我大夏边境的大好河山与万千子民的性命重要,还是为了一己之私以及对权力的趋之若鹜,迫不及待地铲除异己重要?

    美其名曰,为了家国的久安长治,皇权的不可亵渎,其实在我看来只不过是满足个人对至高无上权利的沉迷与执念。

    如此治国,何以立国威!何以正民心!”

    “放肆!”

    昔太后怒拍桌子,喝斥了一声,双目圆瞪,满脸赤红,一副恼羞成怒的模样。

    尽管这样,李荣赈并没有打算就此打住,又接着一字一句地说道

    “就算今日其右不知好歹惹怒凤颜,另长姐不快,也要明明白白把话说清——

    我!李荣赈身负监国治世之任,但求上承圣意下顺民心,亦可以抛颅洒血,不顾生死、一生戎马。但绝不容许任何人在我眼皮子底下玩弄权利,置国置民于不顾,做那不仁不义之事。

    长姐,也可放心!

    奴国进犯我大夏我绝不会坐视不理,同样如果东平想自立门户妄想颠覆皇权我也决不姑息迁就。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切不可顾此失彼,因小失大!

    遂、长姐方才所言,臣弟恕难苟同。”

    听了李荣赈后面的一番话,昔太后态度稍稍缓和,余怒渐消。

    她谓叹道:“哀家知你从一心报国,从小就有有踏海擎天之志,我与元程孤儿寡母能有今日也全倚仗于你。你我骨rou至亲,长姐全然信任于你,东平之事我的确另有考虑,虽做法欠妥当,但初衷也是为了日后长远打算。”

    李荣赈漠然一笑,不以为然:“恐怕……长姐对我的信任并非像您以为的那样信任我,否则又何必费心将东平之事藏着掖着不让我知晓?”

    “那你呢?你可曾对哀家坦诚相待,要不是父亲的话,我恐怕还被你蒙在鼓里,你老实说,你是不是早就钟情于温莛知之女?你敢说你此去东平单纯就是为了奴国,没有半点它念?

    单就温惟这个人而言,小丫头甚是讨人喜欢,哀家也瞧着顺眼舒服,自然没有理由阻止你与她相好。

    但正如你所言,倘若它日东平不守臣礼,一码归一码也休怪哀家不讲情面!”

    对于昔太后的话李荣赈并不感到意外,也并未出言否认,也不打算否认。

    但她最后的那几句话明显戳中了他感情上的痛点,让他莫名感到一阵心烦。

    他何尝不知自己与她之间……

    还有一个东平。

    此时、他无法接话,因为他完全不知道她到底是怎么想的。

    但有一点,他非常肯定,若是现在告诉她可以回东平,那她肯定会义无反顾毫无留恋得离开这里。

    想到这,他开始坐不住了,余光扫了眼殿前铜壶水钟上的水线。

    差不到半刻就到午时。

    不想继续留在这与昔太后为了这些已做过的事闹的面红耳赤。

    于是忙起身行礼,面色转为平和:“今日其右多有冒犯,请长姐恕罪。”

    气氛缓和

    昔太后微微一笑,开玩笑道:“也罢,咱俩自小时候就没少拌过嘴,我知你脾气犟,我若事事真与你计较,岂不有失我母仪天下的风度。”

    李荣赈先是勾唇一笑,又郑重其事嘱咐了句:“既然长姐知我心意,那就请长姐爱人及人,切莫为难于她!”

    昔太后斜睨了他一眼,没好气的回道“这有了媳妇真就不一样,哀家还没说什么呢,你就先护上了。”

    李荣赈呵呵笑着,再次行礼告退。

    出了毓禧宫,急匆匆往太学赶去。

    这两日,她在太学代课离宫时间相对固定,快到散学的时间,李荣赈就会准时出现在宫门口。

    就两个人现在的关系,一块成双入对进出皇宫自是不合适,一开始温惟强烈拒绝他接自己,架不住李荣赈执拗,最后只得同意他在宫门口等着。

    奈何皇宫距玲珑府实在太近,说不上几句话的功夫就到了。

    跟她走在一起的感觉实在太好了,李荣赈说什么话题她都会接住,一点就通,不仅博识广闻,而且说话风趣幽默,极讨人欢喜。

    好几次看四下无人李荣赈都忍不住牵她的手,甚至每次见她都有想亲她的冲动。

    又怕自己表现太过孟浪过犹不及,恐惹她反感。他只好极力控制住自己的冲动,自从返京那夜之后,再没对她做什么越距的举动。

    天知道,他有多煎熬!

    今日从毓禧宫出来,本来情志不畅,心中愤懑,又见时间快过了,只能着急忙慌得直接奔太学而去。

    走到半路,就见那抹熟悉的身影与几个学子说着话往这边走来……

    不知为何,一见她,乌云密布的心情瞬间变得风和日丽,烟消云散。

    李荣赈站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待温惟与学子们一一道别之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