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小说 - 历史小说 - 重生后男主又黑化了在线阅读 - 第65页

第65页

    待人出去后,她又将雪禾拖着弄到圈椅上,支开窗牖,在她鼻间熏了熏醒神的香料。

    约莫一刻钟,雪禾就睁开眼,空洞的眼神写满茫然。

    “醒了,”月宁坐在对面,支着香腮与她对望,“你这几日是不是过于劳累,怎会忽然厥过去。”

    雪禾“啊”了声,瞥见自己手边是下去了小半碗的燕盏,她舔了舔唇,尝到甜糯的味道。

    “你喂我吃的?”她睁大眼睛,看看月宁,又看看桌上的瓷盏,喉间仿佛还有燕窝红枣的香气。

    月宁点头,“你面色憔悴,气喘短促,想来是为着照顾我的缘故。燕窝红枣最是补气,喂了能有半个时辰,你果真苏醒过来。”

    雪禾讪讪的附上笑,心里却道:哪里是累的,分明是被二公子吓得。

    亏她曾经绞尽脑汁往青松堂跑,真要成了通房,下场指不定跟月宁一样。

    不,万一比她还惨呢。

    想想都觉得后怕。

    许是因为同情可怜,雪禾待她也不似从前刻薄,临走时道了声:“想开点。”

    就去小厨房盯着煎药了。

    迎亲的队伍自侯府浩浩荡荡启程,打头的是骑着高头大马的裴淮,正红色锦冠将那乌发一丝不苟地束起,繁复华丽的喜服绣以金银线的龙凤呈祥,身板笔挺,器宇轩昂。

    沿街两侧都有鸣锣开道的官兵,百姓垫着脚,争先恐后想看看侯府世子的风采,人挤人,车挤车,摩肩擦踵。

    吹吹打打一路来到顾府门口,又经喜娘引领,过五关,斩六将,终于迎出新娘子。

    被兄长背在身上的顾宜春,透过飘起的红盖头,扫到裴淮面色肃然的脸孔,她搂着兄长的脖子,心里那一点点的欢喜逐渐下沉下去。

    四角镶嵌红绸彩缎的八抬大轿,压了轿杆,兄长将她放下,眼含热泪的低声嘱咐:“要孝敬公婆,与夫君举案齐眉,白头偕老。”

    顾宜春鼻子微酸,冲着兄长福了福身后,一只手伸到她眼前。

    修长如玉,骨节分明,沿着手腕往上,是绯红如火的喜服。

    顾宜春搭着他的手腕,弯腰,踏进喜轿之中。

    人一坐下,喜庆的乐声跟着吹打起来。

    顾宜春看着向来内敛谦恭的兄长,站在比他高些许的裴淮面前,下颌微微收起,拱手与之作揖,混杂在熙攘声里的嘱托,不轻不重传到顾宜春耳中。

    “舍妹自今日起便托付给二郎了,望二郎珍重她,爱惜她,夫妻和睦,琴瑟和鸣。”说罢,又是深深一鞠。

    顾宜春眼眶温热,忙捏起帕子去拭泪珠。

    裴淮本就比兄长高出半头,肩腰挺拔,他居高临下睨着温润儒和的顾家大郎,又将目光往尚未落帘的轿撵中扫去。

    顾宜春恰就与他四目相对,手指缩了下,心里竟有些说不出的害怕。

    就在这时,裴淮扭头弯腰,还了顾家大郎一揖。

    顾宜春松了口气,大红的帘子落下,遮了爹娘相携而立的身影,也遮了兄长meimei不舍相送的落寞样子。

    花轿沿着京城最繁华的巷道,以早就规划好的线路缓缓行走,走足时辰,方将轿子调想淮南侯府。

    这是一场仅次于皇室规格的婚礼。

    太子主婚,文帝恩赏,朝中去了半数官员庆贺,相熟的女眷便由李嬷嬷引着一路去了女宾席宴,男宾则有吴管家迎接,分别交给得力的小厮领路。

    偌大的侯府,在今日成了长安城最隆重的存在。

    裴淮与顾宜春行完礼,拜过堂,长辈吃过敬茶后,便各自去忙各自的事情。

    顾宜春去往后宅,由丫鬟引到通透敞亮的喜房,铺着红绸衾被的塌上,撒了红枣桂圆花生莲子,让人瞧了便生出企盼。

    她安静的坐下,待房内只剩贴身丫鬟后,才慢慢开口道:“有水吗?”

    似乎是紧张的缘故,出了满身汗便觉得口干舌燥。

    起的早,梳妆时母亲便在身边不停嘱咐,她便愈发觉得心累,故而早膳也只吃了两口,如今一通礼仪走完,可谓前胸贴后背,又饿又渴又心慌。

    她接过丫鬟递来的茶水,一饮而尽,打从进府后她就默不作声的四下打量,园子简易修缮过,处处布置一新,目光所及,皆挂满红绸锦缎,还有贴着喜字的红灯笼。

    “姑爷正在前厅敬酒,我瞧着太子殿下和晋王都来了,太子妃娘娘看着姑娘时,嘴角都在笑,长公主殿下也是极高兴的,我从没见过如此华丽的婚礼,简直....”

    丫鬟找不出可以形容的词汇,只激动的捧心低呼,“简直太壮观了。”

    顾宜春挑了盖头,朝丫鬟嗔道:“你统共见了几次婚礼,吃过几次酒席,别叫人听了笑话。”

    “我才不怕被笑话,姑娘就是天底下顶顶金贵的人,往后咱们出去,腰板也比之前硬实,谁都不能低看了去...”

    “宁巧,愈说愈犯浑了。”顾宜春起来活动了手脚,慢慢踱步四下,将房中转了遍。

    这是裴淮的房间,拔步床上挂着红帷,四角悬着银钩,床应是新换的,从雕花便能看出,几案上摆着大红喜烛,噼啪的烛火爆开火花,她抿了抿唇,低眸往书案走去。

    博古架上摆着各种高矮不一的瓷瓶,以汝窑和越窑为多。

    案上书籍用纸镇压住,亦遮了红纸。

    她拨开一角,看见下头盖住的国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