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小说 - 历史小说 - 孽凡记在线阅读 - 第11页

第11页

    沈澄谢了,回了家,合庄都欢喜,沈元办了几桌席请众人,也叫了两日的戏,卢先生和程先生上坐,李禁做陪,杨佑在厨下帮忙,锦姐一个人坐在房中,沈澄偷偷从席上下来,拿了一个大海碗,抓着红枣、花生、桂圆、核桃,送到房中给锦姐,见房内无人又将那六两银子递与锦姐手中:“这是知县老爷赏我读书用的,你替我拿着吧!“

    锦姐虽是个富养的女儿,平日也不经手银钱,现在见了两定小银锭也怪欢喜的,锦姐问:“你果真中了秀才?“

    沈澄睁眼道:“这还有假吗?那榜放在县门口呢,这知县赏的钱不在你手上吗?“

    锦姐自幼见两个表兄为考个秀才千难万难,一个不考了,一个只考得个童生,沈澄这秀才来得就如探囊取物般的容易,还有些不信,问:“你考秀才时究竟是怎么样?怎么你得来这么轻巧?”

    沈澄也就寻常道:“先在门口查点了东西,抽了号进去坐下,前面贴出题放了卷,有人叹气,有人背书,我拿了张草稿纸嗖嗖的就写,半个时辰写好了又拿起来看了两遍,工工整整誊好了交上去,知县看了卷问“这文章老练极了,却是你的写吗?你今年多大了?先生是谁?“我说”学生今年十五岁了,城中卢秀才是我先生,“知县说“他是选家,文章自然是熟的,你小小的纪前途远大的了。”画了个圈取我了头名,过了两天进城又考第二场,是学道考得我,一样是两个题,学道问:“你破题破得这样险是哪个教你的?“我说:”是学生自己想的,并没有哪个教。“学道又问:”你上场破得什么题。“我说:”论语题“文不在兹处”,破得是“文值其变,圣人亦自疑也。”孟子题“王欲行王政,则勿毁之矣”,破得是“王政可辅,王迹正可存也。”学道说:“好,破得锋利,写得正气,你童生是第几名?”我说:“是头名。”学道说:“这样年轻又有这样的才气,我也取你头名。”

    锦姐虽听不出其中的门道,但也知道是夸沈澄的话,心里也欢喜,两人牵住了手靠在了一起正要抱,外间沈元喊:“云哥儿,你哪里去了,庄上员外来贺你了。“

    这庄上杜员外先祖当过盐商的,积起好好一份家业,分到他手上也有两个庄子,十万家私,他做个田舍翁,最是敬重读书人,平日对沈元多月倚仗,今见沈澄小小年纪就进了学心中爱敬,特地来贺。

    沈澄听见外头喊,站起身一撩袍子,正了正脸色就出门去了.

    杜员外平日也是见过沈澄的,今日再见更觉得这孩子有眼缘,他家也有一个女儿今年十六岁了,在席上就同沈元说起结亲的事来,沈元听了倒是无可无不可,沈澄听了头上急得冒汗,在桌下就踢他舅舅李禁的腿,李禁在城中眼见得他和锦姐天天那个情状,此时又给他一踢,心中怎么不明白?眼见外甥急得头上汗,脸上红,也只得替他开口道:“孩子还小,情思未开正是用功的时候,员外见爱过两年榜下捉婿不是更好?”

    杜员外笑道:“好啊,我这里先定下了举人老爷了。”沈元同他笑着碰了一杯。

    ☆、只为痴情小儿女

    沈澄也不等席散,趁着开戏,悄悄走到后间寻了杨佑和他娘,着急道:“娘,舅妈,了不得了,杜员外说要结亲,我爹糊里糊涂就要应,亏得舅舅挡住了。“

    杨佑听了也又点着急,李姑听了倒不怎么样,反而笑说:“这有什么?你如今是半大的人又是秀才,人家想攀亲也是寻常的事。”

    沈澄听了更急了,“娘,我大了又是秀才,你和舅妈早早替我做主啊,别让我爹多喝两杯酒给我卖了,我要娶谁你们还不知道吗?”

    李姑向杨佑说:“嫂子,你看这事儿?”

    杨佑大方道:“现在孩子大了,哥儿又是个秀才,我后日就上门去说,好好的一对儿,谁看了也相配的。”

    沈澄喜得跟杨佑做了两个揖,口内说:“多谢舅妈成全,外甥受恩多着呢!“

    又跑去房中跟锦姐说这个事,锦姐听了气得跺脚,“那里来这个多事的员外,尽想好事,举人秀才也配他得吗?”

    沈澄宽慰她说:“舅妈说后日就去找你爹说,这杜员外也算助了我们了。”

    锦姐喜道:“真的?”

    沈澄点头:“真的!”

    锦姐就往他身上一倒,沈澄抱住她,两心相许,两相情浓。

    后日,杨佑坐了轿到衙门找吴邦,吴邦到后堂听见她来了,恐是家中有事径自迎出来:“妹子,家中有什么事吗?“

    杨佑摇摇头:“眼前并没有什么事,眼后有件事我前日想起来了,等不及要来与你说。“

    “既如此快后间坐。“

    吴邦让门房去倒茶,又叫小厮去外头订桌饭来,口内告罪说:“当个小官儿,没有大堂,小厅坐一会儿,留个便饭。“

    杨佑说:“姐夫,你跟我讲这些虚礼做什么,我今天来该给你送礼呢?“

    “哦?“吴邦不解:”这话是怎么说?“

    杨佑笑着道:“那我也不扭捏了,锦姐儿在我那儿长到十四岁了,这终身大事也该论了。”

    吴邦深以为然,“妹子为这孩子一向用心的多呢,她的婚事我也不是没想过,只为没有合适的人家,也是要看机缘的。”

    “我这些年看得有一家,两个孩子也是自小就相处的,亲上加亲是最好的。只为他家门第低些,前日这孩子刚刚进了学,我才来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