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小说 - 历史小说 - 原来我是极品对照组在线阅读 - 第50页

第50页

    其实让钱大宝一直跟着钱二哥学做生意也挺好的,至少以后都吃喝不愁。如今把机会让给了钱三哥,以后钱大宝若是读书不好,再想回来的时候可怎么办?

    “既然要去,就都去。大宝是长孙,怎么可以漏掉他?”钱老太太前一刻还在心疼银钱,这会儿就又变了说法。

    “嗯,都去。”钱老爷子皱了皱眉头,一锤定音。

    钱大嫂张张嘴,想了想,又闭上。算了,左右钱二哥不会害钱大宝的。实在不行,等以后钱大宝不读私塾了,就让钱大宝回来家里发芽菜,也一样是个生计。

    于是等钱二哥他们再次抵达镇上的时候,就被告知钱大宝也要去私塾了。

    “可是二叔我……”钱大宝是想要挣扎一下下的,没奈何钱二哥根本不给他多的机会,直接就把这事给定了下来。

    再然后,钱大宝就只能怏怏的跟着几个弟弟一起去读书识字了。

    虽然钱大宝他们比于瑞金和于瑞银大不少,可他们都没读过书,也没识过字,自然而然就被安排在了一个班上。

    都是从头开始,倒也没有太大的对比和落差,夫子一视同仁,没有任何偏颇的开始教了起来。

    不过每个孩子的资质不同,很快的,几个孩子还是或多或少出现了区别。

    其中读书最厉害的,是于瑞银。别看他年纪最小,可他记忆力好,虽然算不上过目不忘,但也远远比几位哥哥要更加的聪慧。

    其次就是于瑞金和钱二宝了。钱二宝胜在脑子灵活,于瑞金则胜在反应足够快。

    钱大宝和钱三宝他们几个都差不多。因着很清楚这个机会很难得,他们都很努力,但确实资质平平,但也没有太大的影响。

    按着钱二哥的意思,只要他们能用心读下去,不偷懒,他就会一直支持。

    钱月儿也觉得是这样。孩子们都还小,又是才刚开始,没个两三年根本看不出真正的差别。指不定过了几年,谁又忽然开窍,后起直追的崛起了呢?

    至此,孩子们读书识字的事情就彻底落定了。留给钱二哥和钱月儿他们的任务,就是好好赚银钱了。

    于奶奶再次来镇上的时候,不是她一个人,身边还带了一个于小草。

    于奶奶来,钱月儿不意外。毕竟之前来过一次,于奶奶又是个不死心的人,肯定会再来。

    不过,于小草竟然也能跟来镇上?这就让钱月儿奇怪了。

    “我跟奶奶一起来镇上卖草药。”于小草笑得很是腼腆,不等钱月儿细问,就开口解释道。

    卖草药?这又是前世没有发生过的情况。前世因为于小花的好运气,于家大房每个人都能沾光得好处,根本不用担心生计。

    没成想如今于小草竟然也学了于小花,开始为大房多赚银钱了?

    细想过后,钱月儿又觉得,倒也不是什么难以信服的事情。毕竟于小草向来很有手段,不管做出什么事情都是可能的。

    “老二媳妇,我两个大孙子呢?上次过来镇上没看到他们,今天又没看到。”于奶奶可没心思跟钱月儿寒暄,到处瞅了好半天也没看到于瑞金和于瑞银,她顿时就急了。

    “他们俩去私塾了,要晚上才回来。”私塾那边不管午饭,都是家里做好了送过去。故而这些天都是钱月儿给几个孩子送午饭,也算找了点事做。

    “什么?私塾?”于奶奶猛地倒抽一口气,眼睛瞪的老大,“你送他们俩去读书识字了?以后我两个大孙子就是读书人了?”

    在乡下人眼里,读书人是真的金贵,寻常人家根本供不起,也不敢去想。而今钱月儿竟然有本事将两个孩子都送去私塾,于奶奶可不就被镇住了?

    “嗯。我娘家的几个侄儿也都去了私塾。”钱月儿没有说,他们最先是起了将于瑞金和于瑞银送去私塾的念头,才有了钱家孩子跟着一起去私塾的结果。

    听钱月儿这般解释,于奶奶想当然就以为,是钱家帮忙出钱送于瑞金和于瑞银去读书识字。

    抿抿嘴,于奶奶心下又惊又喜,当即也不多说其他,就眼巴巴望着钱月儿:“那他们在哪个私塾读书?我过去看看。”

    “看看?”钱月儿皱起眉头,不确定于奶奶这又是闹得哪一出。

    “对,看看。我就过去私塾那边转转。”看钱月儿一脸的不赞同,于奶奶连忙又补充道,“老二媳妇你放心,我就过去到处瞅瞅,不会打搅两个孩子读书的。”

    于奶奶没有说谎。她真的就是想过去认认路,而且她也没这个胆子在人家私塾门口闹事不是?

    钱月儿很想说,实在没这个必要。不过一看于奶奶那般不依不饶的架势,她到底还是点点头,如实说出了私塾的位置。

    别的事情,钱月儿不敢说。可私塾这种地方,于奶奶还不敢去闹腾的。

    再者,这个时候于奶奶过去,私塾根本不开门,于奶奶什么也看不到,更加找不到机会闹事。

    自然而然的,钱月儿也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

    “二婶,两个弟弟读书识字是不是要花很多银钱?等我把药草卖了,就给两个弟弟送来。”于小草的忽然开口,不在钱月儿的预期。就连于奶奶,也被吓了一跳。

    不过,于奶奶肯定是很高兴于小草这般说的:“这大丫头是比二丫头孝顺,也知道疼她两个弟弟。换了二丫头,哪有这个心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