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小说 - 历史小说 - 满级画师的古代科举日常(穿书)在线阅读 - 满级画师的古代科举日常(穿书) 第79节

满级画师的古代科举日常(穿书) 第79节

    话是这么说,尹煜之却一副伸长脖子看戏的神情,弄得关笙等人不免有些疑惑。

    什么东西妙得很?

    端亲王和瑞亲王不是亲兄弟么,就算马车队伍撞在一块儿进城,这一前一后,兄在前弟在后,有什么不对吗?

    听到关笙、赵俭等人的不解疑问,尹煜之道:“关键可不是端亲王和瑞亲王这两位,是端亲王的侧妃和瑞亲王的王妃。”

    慕书玉也在窗边用手撑着下巴向街道观望。

    她接道:“哦,这件事情我也知晓,当年不算隐秘,事儿闹得也不算小,不过,那件事情还是陛下尚未继承皇位的时候……”

    先前就说天晟帝一出生就被抱去给皇贵妃膝下抚养了,生母淑妃生下的第二子就是端亲王。

    按照长幼顺序往下排的话,端亲王之后是景郡王,然后就是康郡王、瑞亲王,庆郡王。

    瑞亲王和庆郡王的年纪最小。

    端亲王入朝中做事后,瑞亲王都还在读书。

    而那时皇子们的老师则为清河崔氏的家主,崔澜,当年可谓闻名京城,被誉为崔清河。

    清河崔氏为世家贵族,当年崔澜为皇子们的老师,待哪一位皇子继位后,便是帝师。

    清河崔氏的名声实在盛极。

    于是,先帝便做主,将崔澜的女儿崔翎霜许配给当年还是皇子的瑞亲王做皇子妃。

    两人年岁相近,崔翎霜又有才名,在外人看来很是般配。

    可当年先帝暂未明确立天晟帝为储君,只不过在皇贵妃逝世后,将其立为了皇后,天晟帝上了玉碟罢了。

    既没有储君,皇子们之间就难免明争暗抢,各出手段。

    端亲王位列第二,很难不对皇位有些想法。

    清河崔氏在当年的名头太盛,如若能够拉拢,对他来说就是一大助力。

    但是,先帝却将崔澜唯一的女儿许配给了瑞亲王,再加上他已有皇子妃……这便得另想办法。

    没过多久后,崔澜的meimei闹着要退亲,退一个由崔澜父母很早就定下的亲事。

    因为是老来女的缘故,所以崔澜的meimei在家里很是受宠,不知当时在家如何哭闹反悔,反正不久这亲事自然是退了。

    然而,崔澜的meimei却又闹着嫁给端亲王为侧妃。

    这位“侧妃”便是崔芙了。

    崔澜根本就不想卷入皇子的争端中。

    他的女儿要嫁给瑞亲王本就实属无奈,如今meimei崔芙却要主动嫁与端亲王,还不是正妃,崔澜怎么可能同意。

    于是这回不顾崔芙的哭闹求情,将她关在了家里。

    “要是真关得住,如今也就没有这侧妃了。”慕书玉道:“可见当年这位侧妃还是想尽办法离府,去与现在的端亲王相会。”

    “然后,两人的事情就被发现了。”

    端亲王向先帝跪下,恳请崔芙嫁他,崔芙竟也是心甘情愿为侧妃,屈居人下。

    事情没有再回转的余地。

    是以,崔翎霜竟与自己的亲姑姑成为了妯娌,偏偏当年这件事情发生在崔翎霜嫁给瑞亲王之后,连亲都不能退了。

    姑姑为端亲王侧妃,侄女却为瑞亲王正妃,这在当年的京城里面可是好一通说道。

    这件事情之后又接连发生了一些事情,崔翎霜从此不待见这位姑姑,瑞亲王与端亲王兄弟之间也出现了裂痕。

    因此,不怪乎瑞亲王府与端亲王府之间多有龌龊。

    先帝临终前亲赐儿子们王爷爵位,并叮嘱天晟帝一定要友爱兄弟。

    在天晟帝继位后,崔澜却自请回家,不再担任太傅一职,不然,现今这朝中没准仍有崔澜崔清河的存在。

    姜游不由地叹道:“崔清河崔太傅,当年多么博学多才,著有清河策论,诗集等。”

    “但还未到致仕的年纪却早早辞官回家乡去了,多年未归京城,也不知晓我们还有没有见到崔先生的机会。”

    “或许有吧。”慕书玉道。

    太后六十大寿宴会那日,崔澜就被天晟帝给请了出来。

    在此之前,谁都不知晓崔澜竟提前就来到了京城。

    今年的上元节,慕书玉注定无法与裴妙珩见面了。

    瑞亲王和王妃都来了,这样的节日不是在府上就是在宫里,想送生辰礼物都没有办法送出去。

    慕书玉便先攒着,埋头读书,准备起会试。

    二月,会试的主考官由从二品翰林院掌院学士邱余担任,祝清希从旁协助,相比于乡试,会试则更加令人重视注意。

    第75章

    皇宫里, 天晟帝放下奏折,抬手捏了捏眉心。

    一旁的太监立马上前,为天晟帝按摩起了肩膀, 并轻声说道:“陛下, 要不要先歇一歇再看,叫御膳房做些点心,您尝尝?”

    “不用, 朕还不累。”天晟帝一扬手, 太监便懂事地退到了一边。

    随即,天晟帝问道:“会试已经开考了吧?”

    “回陛下,是的。”太监道。

    天晟帝嗯了声, 道:“把那本《三国演义》给朕拿过来吧, 朕看到第几册了?”

    “回陛下, 第五册 。”

    这本《三国演义》自然不是连环画,而是夹杂着人物画的文字话本。

    连环画确实很好, 但天晟帝还不至于去看图文,他更喜欢阅读文字, 静静思考。

    先前的《水浒传》便是如此。

    不过, 倒也不耽误天晟帝差人去买下连环画,收藏起来。

    待《三国演义》的小册拿在手里后, 天晟帝一边翻看一边说道:“安定伯的长孙慕书玉如今也参加了会试。”

    “你觉得, 他这次的会试会取得什么成绩?”

    大总管刘太监小心回答:“陛下, 老奴觉得这慕公子应该能考得第一名吧。”

    “慕公子既是小三元, 乡试竟又得第一, 可见学识从未落下过。”

    “而慕公子能够很快就从国子监毕业, 并且得了国子监祭酒的夸奖, 他的学问毋需质疑, 会试得第一便是理所应当的。”

    “老奴虽然没有亲眼得见慕公子一面,可听人说,他长相也是极为不俗,丰神俊美,郎艳独绝。”

    “这学识才华和样貌加在一起,可谓是超尘拔俗啊。”

    天晟帝闻言笑道:“你倒是会夸奖人。”

    观神情,天晟帝是愉悦的,足以得见刘太监并未夸错。

    刘太监也当即躬身笑着回道:“陛下,老奴也就会这几个词语了,全用在了慕公子身上。”

    “希望慕公子不负陛下的期望,真的摘得会试的会元回来,这对于陛下来讲,就真是一件喜事了。”

    要论揣测圣意,刘太监敢称第二,就无人敢称第一。

    不然他也不会坐到了大总管这个位置上,成为天晟帝的贴身太监。

    陛下是希望这慕书玉慕公子考得会试第一的成绩,那么殿试,慕公子必然也不在话下。

    只要慕公子没有出现大错,对答得体,哪怕是中规中矩,为了小三元、大|三|元的名头,陛下肯定也会钦点慕书玉为状元。

    这是古往今来的读书人所能够获得的最高荣誉。

    古人有三元及第,慕公子却是六元及第。

    到那时,别说慕书玉是大盛朝开朝以来的第一人,从古至今,就没有人获得过六元及第这个称号,至多也就是个三元,且年龄还不小。

    哪里像是慕公子这样,殿试过后,也才十六岁。

    十六岁的状元啊,既是最年轻又是六元及第……

    想一想,即便是刘太监自己,都已是觉得内心火热起来,更不提天晟帝了。

    他在位期间,若真有六元及第的状元,那便是天纵之才,大盛朝的福气,盛世之象。

    乱世出枭雄,盛世出人才,后人倘若自史书里了解,岂不会赞他一声明君。

    盛世明君……这等诱惑,谁又能抵挡得住。

    果不其然,天晟帝被刘太监说得龙心大悦,道:“确是喜事,望这慕书玉不会会试失利,朕,期盼着他可以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陛下所期盼的必会成真。”

    ……

    要说慕书玉绝对不会在关键时刻掉链子。

    会试结束后,放榜出来前的那三天里,她是放松了,自觉考得很不错,会试通过必然是十拿九稳。

    要是想考得第一,取得会元,可能性虽然也很大,但她却没有百分百一定的把握。

    毕竟姜游、薛文礼等人的学识不比她差太多。

    再加之,这科举路上人才济济,能够考到会试这一步,学问自是名副其实,不用多说。

    更有旁人叹息言道,这一年的科举怕是最为困难的一次。

    因为有才华的学子实在太多,往年也没有见着很多从州府被选拔上来的贡生,最多也就三、四个能入国子监。

    可数一数这回参加科举的学子们,竟大多都是同一年入京的贡生学子们。

    姜游、江子仁、关笙……还有一些慕书玉认识,却不太熟悉的学子,也是来参加今年这场科举考试了。

    这让慕书玉不禁感叹道:“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会试全凭本事,至于谁能够摘得会元这个名头……那就得等到放榜以后再看喽。

    三日后,会试放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