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小说 - 历史小说 - 六零河山沟一家人在线阅读 - 六零河山沟一家人 第23节

六零河山沟一家人 第23节

    周场也习惯了,家里其实也不是顿顿照顾王奶奶,但家里只要能做好吃的,都会端过去。

    一家人围在外面的小饭桌开始吃饭。

    余秀敏拿着窝窝头的心沾了汤汁喂给周温。

    周温倒是全都吃了,她好养活,喂啥都吃,其实在福利院的时候她就这样,也不挑食,身体也好,院长还说她像株野草,放在哪里都能好好的活下去。

    吃过饭,周场就开始折腾那个抽水车的图纸,只是一直快到天黑,他有一处还是有些卡住。

    田耽看他一下午没出屋子,还去给他送过去一碗水,然后蹲下来帮他看了一下。

    “你要不要去问问新来的知青同志,那个叫向阳的,我记得你爹看她的档案,好像她还学过。”

    周场听他娘的话,拿上图纸一溜烟的就跑了出去。

    田耽看着他屋子里的铅笔还有剪掉的纸张都乱七八糟的,只是叹了声气就开始收拾起来。

    她有时候在想要不周场就这样也好,在他们身边生活,干干地里的活,到时候在娶上一个厉害的媳妇,也能过一辈子的啊,可周场是个心胸宽广的孩子,他不会拘泥于这里。

    向阳今天下午是没课的,本来就是周六,就上上午那两节,她自己在家里待着看书,她觉得在这里虽然才几天,但很好,比在北京好,除了担心她弟弟以外。

    周场拿着图纸到时候,她正坐在马扎上看书。

    作者有话说:

    明天日九,每天中午十二点更新。

    第22章 西瓜与儿子(已捉虫)

    “向同志, 方便帮我看个图纸吗?”

    周场现在一门心思的就只有改良的抽水车,走过去就把图纸打开。

    向阳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等到细细看过改良的图纸,觉得惊喜还是很大的, 其实她上过半年的大学, 但上山下乡是家里的指标, 自从前年她爸妈去世,她还没满十八岁, 户口就放在大伯家名下, 大伯跟大伯娘对她很好,从北京来到这里,向月吃不了下乡的苦, 她即使考上大学也心甘情愿的被换过来,毕竟她在最困难的时候是大伯一家帮忙的, 因为向月下乡这件事情大伯娘不止哭过多少次。

    她大学专业学的就是这方面的。

    “这个是谁画的?”

    周场错愕的看她两眼,随口回答道,“我啊,还能有谁。”

    向阳实在有些不敢相信, 第一次见的时候还以为他是个盖房子的瓦匠, 但现在没想到他还懂这个。

    “你看这里, 需要再改一下, 到时候带动的力道就会大一些, 磨损也会小。”她边说边拿起来铅笔在上面稍微勾勒出来。

    周场眉头紧皱,仔细看了起来。

    “是, 是, 你说得对, 我说是哪里的问题呢?”他恍然大悟, 然后趁机还提出了一些其他有困惑的地方。

    两个人倒是讨论了很久,直到太阳落山,许年年都下工回来,她今天跟着万嫂子去了别的生产大队开会,受益匪浅。

    向阳跟周场这会才抬头看到外面,原来都过去这么久了。

    周场收起来图纸,“向同志,明天你来我家吧,我那边还有好几本这方面的书,我们可以再讨论一下。”

    向阳忙点头,她也挺高兴的,原来还有人在这方面这么有天赋,下午才知道他压根就没专门学过,只是靠着自己的兴趣看书得来的。

    “明天上午我一定去。”

    周场把图纸小心的卷起来收好,“那我先回。”说完他还跟许年年坦然的点头示意,然后才大步的离开。

    许年年一句话都没跟他说,看人已经走远,茫然的指着他,“这是那天给咱们修补房子的?”

    向阳点头,“是啊,他下午拿来图纸跟我讨论,他会的东西还挺多的,而且很有想法。”她来对地方了,今天下午讨论东西的时候,她是发自内心的觉得很快乐。

    许年年这几天也很顺利,“向阳,我觉得河山沟是很不错的地方,我听万婶子说,这准备开始种西瓜,要是能种成功,乡亲们就又多了一个进项。”

    向阳觉得来到乡下大有作为是真的,她可以尽可能的教孩子们知识,告诉她们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

    第二天一早,田耽,周洪山,余秀敏吃过饭就打上工铃,今天他们要开始打钵体,就用打钵器装满土,再用脚踩在打钵器上就能把打钵体给做出来,再摆放整齐,放在长方形的池子里,把种子一点点的放上去,再撒上一层土,泼水,等待发芽就可。

    河山沟这次种的西瓜并不少,所以基本上家家户户都开始忙起来,等到五月份麦忙结束,要种棉花,这些棉花要供给给国棉厂。

    周喜在看书,周繁休息在家里照顾俩孩子,周场把抽水车已经开始动手改起来。

    周源也没出去玩,他陪着周场,帮他递各种工具。

    院子里一阵微风吹过,还是很舒服的。

    周繁看着老实坐在自己怀里的周温。

    “你怎么这么听话,姑姑可喜欢你了。”她最喜欢这个小侄女,长的好看,不哭不闹。

    向阳在知青点把院子扫过,洗好的衣服也晾晒好,才准备出门,只是在门口就看到了赵南平,她理都没理,径直从他身边走过去。

    赵南平猛地拉住她的手腕。

    “向阳,跟我回去。”

    向阳为了防身学过几个摔跤的把式,趁他不注意一个过肩摔直接把人给扔在了地上。

    赵南平疼的倒吸了一口凉气。

    向阳低着头看赵南平,“开口跟你回去,闭口跟你回去,你拿到条了吗?有正式的盖章的吗?还是说你先回去求你爸妈,赵南平,你就是个靠家里的软货,我向阳可不喜欢你,我以后要嫁的人那可是要顶天立地的男人,你配吗?”

    她说完痛快的转身就走。

    赵南平没说话,只是半晌才爬起来。

    向阳知道大队长的家在哪,站在门口敲了敲门。

    周源跑的特快,过去把门打开,抬着小脸好奇的看着眼前的人,“你是谁啊?”

    向阳看到他就想起来自己弟弟小时候的样子,也半弯着腰抿嘴笑着看轻声问他,“我来找周场,请问他在家吗?”

    周源想了一下周场是谁,紧抿着小嘴,“我想起来了,找我叔叔的。”他打开门,向院子里跑过去,“小叔,有个jiejie找你。”

    周场突然想起来昨天他跟人说的,这才从地上站起来,“快请进。”

    周繁抱着周温站在原地。

    向阳进来看到周繁,对她笑笑。

    “这是我二姐周繁,在县里上学。”周场给她先介绍,“姐,这是咱们大队新来的知青,向阳,现在在学校上课,她对这个可熟悉了。”

    周繁笑着点头,“你好,那你们忙吧。”

    周场回房间里把书拿出来,“这几本都是,都是我哥在外面买来的,我们家里人谁愿意看谁就看。”

    向阳听他这么说还是很惊讶的,因为这种方式非常好,谁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不限制兴趣,没想到田婶子是个这么有想法的人。

    “谢谢啊,我正好可以看。”

    周场摆摆手,“不用谢,我还要谢你帮我这么多呢。”说完他指着地上的抽水车,“我上午用车从大队里拉回来的,现在改的差不多。”

    向阳也蹲下来看了一遍,“可以,等哪天大队里投入使用,你一定要告诉我,我也去看看。”

    周场立刻就答应下来。

    周繁把周温放进小推车里,她到堂屋里倒上一杯热水,“向同志,喝茶。”

    向阳忙道谢,伸手接过来。

    周源抬头看看这个,又看看那个,伸手挠挠自己的后脑勺。

    向阳在周家也没待多久,拿着书就回了知青点。

    中午周繁跟周场一起做饭,周喜出来照看着周温。

    周洪山他们三个下工回来的路上,刘支书叫住了周洪山。

    田耽跟余秀敏先回来。

    “叔,啥事啊?”

    刘支书冷哼一声,“昨个新来的知青要走了,公社已经同意,就差你去大队办公室盖章,需要走个流程。”

    周洪山就知道会这样,但没想到会这么快。

    “真行。”

    赵南平来的快,走的也快,很多河山沟的乡亲们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人。

    到五月麦忙的时候,周场一共做了三款改良版的抽水车,不仅仅种西瓜可以用,普通浇地也可以。

    其中向阳也帮了不少忙,大家伙对来的知青也没那么的排斥。

    不过更值得高兴的事情是小麦大丰收,除去要上交的,留下来的能够大家伙吃饭的,比前些年等着国家的救济粮那可是好太多了。

    只是天气也热的厉害。

    周喜放了麦忙假,周家能下地干活的都下地了,周喜在家照看着俩孩子,但她不会做饭,不是不想学,就是学不会,她做饭能把人都吃的拉肚子,厨房也会乱七八糟。

    所以都是余秀敏看着时间等快到点回来做饭。

    周温穿的也不厚,是田耽之前给她做好的小裙子,粉色带着碎花,合身又凉快。

    麦忙正是用大力气的时候,田耽早就让周将在城里买了一些好吃的放家里。

    余秀敏和的好面,擀面条吃,院子里有个小菜院,现在下的蔬菜正多,豆角,黄瓜,番茄都是的。

    先炒了番茄,做的酸汤,再把面条煮好过上两遍凉水,再来浇上酸酸的番茄汤,这凉面条又好吃又凉快。

    基本上是煮上一大盆,周洪山是两碗起步的,周场也是。

    院子里的树下周场放了一张草席,中午吃过饭用衣服搭了一下身上,躺下就睡着,他这些天又累又困。

    田耽周洪山是在堂屋里睡的。

    中午休息俩小时,天气闷热,看着就是这两天要下雨。

    下午两三点又要上工干活,大丰收,大家也就没感受到累。

    向阳也跟着参加了抢收,她算是全程坚持下来,就是没干过这么累的活,有些遭罪,差点中暑。

    抢收不过也就两天的事,收完正巧下了一场大雨,天也凉快起来。

    周场年纪轻轻的都不用休息一天,就能缓过来劲,刚刚下过雨,晚上他拿着电灯,带着周源去树林里找爬蚱。

    周源提着一个小桶,里面放满水,找到爬蚱就放进去,把它淹晕过去。

    俩人弄好就提着桶回家,田耽晚上坐在堂屋里趁着煤油灯给周温做衣服,孩子长的快,衣服也总是不合身,她就再给改一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