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小说 - 历史小说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在线阅读 -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509节

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第509节

    这是一次闭门集议,是一次保密级别极高的集议。

    朱允炆开场就直点核心:“此番召你们来,只为了一件事,那就是议一议大明的外敌有哪些,首要敌人是谁,如何应对。畅所欲言,不可空谈。”

    此时此刻,大明精英大部都聚集在武英殿中,看着沙盘沉思不语。

    唯有朱权,神色不定,时不时瞥向朱允炆。

    如此高级别的军国大事,自己是藩王,不应该出现在这里吧?虽说朱棣也是藩王,可他毕竟是京军三大营的设计者,曾多次参与过军国大事,而自己什么都不是。

    朱允炆注意到朱权不在状态,看向朱权,问:“宁王叔谋划北元,一次棋局震动天下,为大宁与辽东安稳赢得数年时间。今日来此,当再说高论。”

    朱权看着朱允炆,有些不知所措。众人的目光聚焦过来,朱权不需要看能感觉的到。

    解缙、郁新、铁铉等人都有些不解。

    按理说,天下藩王削了个差不多,唯一剩下的就一个了,那就是朱权。

    朱权回到京师之后,虽提了几次,希望朝廷削藩,但朱允炆却始终没有批准。虽然如此,但朱允炆也没有松口让朱权回大宁去。

    就这样,朱权就以一个实权藩王的身份,居留在了京师,成为了藩王之中的异类。

    解缙也猜不透朱允炆在想什么,要么削藩,让朱权住在京师得了,要么就让他回去,这样又不削藩,又不让他回去,这算什么?

    朱允炆有自己的考虑,朱权的才智可以说是一流的,如果真正削藩,朱权将再无从军的意志,大明也会彻底丧失一个英勇善战、善谋的藩王。

    收回封地,收回朱权的一切,失去朱权,这笔生意划算吗?

    朱允炆一直在盘算,还没有拿定主意。

    只要朱权能收起二心,老老实实为自己办事,朱允炆不介意用一用他,让大明边疆再无外忧。

    可人心难测,人心难知。

    朱允炆需要时间来看清楚朱权,这一次召他参与军国大事,自是观察他的机会,也是集思广益的需要。

    朱权见朱允炆颇为重视自己,心头一暖,道:“高论不敢,有些想法倒是可以说说。”

    朱允炆笑道:“直言。”

    朱权从沙盘的桌案边上取下一根绿色竹竿,站在东海的方向,将竹竿的一端指向杭爱山、乌兰巴托、克鲁伦河等地,道:“北元已彻底分裂为了瓦剌与鞑靼两个部分,鞑靼眼下以乌兰巴托等地为中心分布,瓦剌以杭爱山为中心分布。”

    “从眼下来看,鞑靼实力稍弱于瓦剌,其内部也存在着一些分裂,鞑靼在短时间内,不会南下。至于瓦剌,哈什哈东征失败,马哈木趁势崛起,两雄对决,无论最终谁胜谁败,瓦剌都需要时间来修养。就此而言,北元暂时不是大明的敌人。”

    朱棣、铁铉、宋晟、解缙等人连连点头,对于朱权的分析很是认可。

    朱允炆看向众人,问道:“宁王论断,北元短时间内无力南下,这一点可有异议?”

    无人发声。

    朱允炆也拿起一根竹竿,指了指鞑靼与瓦剌的地盘,道:“此番集议,干系大明军策部署,诸位若有言,万不可沉默。”

    解缙看着舆图,微微摇头:“皇上,不是我等不言,眼下北元分裂,内斗迭起,无力南下,宁王所言,句句在理。”

    朱允炆微微点头,看向内侍,内侍拿出了一些黄色三角旗,插在了瓦剌与鞑靼的地盘之上,以示此处情况并不紧急,短时间内无需顾虑。

    朱权见朱允炆又看了过来,便将竹竿左移,指向了帖木儿帝国,道:“臣在大宁时,听闻买的里八剌的二儿子本雅失里跑到了这里,帖木儿是一个极有野心的人,他恐怕会握着本雅失里,借机东征,这一点不得不防备。若说最危之处,臣以为就在西北。”

    徐辉祖听闻朱权的判断,微微皱眉,对朱允炆道:“皇上,亦力把里曾偷袭哈密,哈密军士也曾传出过帖木儿有意东征,还有消息传出,帖木儿正在征调军士,开年之后,怕是会有大的行动。”

    朱允炆没有说话,只是看向朱棣。

    朱棣走向沙盘的帖木儿帝国方向,道:“之前哈密受袭时,朝廷也曾紧张过一段时间。然事实正如皇上所判断,帖木儿或有心东征,但时机未到。在这沙盘之外,帖木儿帝国的西面,确有帖木儿之强敌,强敌不死,帖木儿不可能毫无顾虑的东征。臣以为,一两年内,此处可不作考虑。”

    朱权疑惑地看了一眼朱棣。

    朱棣只是笑了笑,并没有解释什么。朝廷在议论哈密、亦力把里、帖木儿帝国时,朱权还在大宁,自然不知晓其中细节。

    朱权纠正了自己的看法,认可朱棣的论断。

    “若是如此,大明外无强敌。”

    朱权看着沙盘,将竹竿放了下来。

    倭国?

    算了吧,现在的他们连海峡都过不来。

    铁铉伸手扯了扯杨荣的衣角,杨荣苦涩一笑,只好走出来说道:“宁王说大明外无强敌,这一点确实是对的。只不过,没有强敌,不意味着没有敌人。”

    “哪里?”

    朱权问道。

    杨荣走到朱权身旁,手指从旧港宣慰司方向掠过,指向了安南,严肃地说:“安南,是大明的敌人。”

    朱权将目光看向安南,眯着眼道:“如此小国,也配做大明的敌人?”

    杨荣深深看着朱权,此人有勇有谋,唯一的不足就是有些自傲,自傲到了时常去中军都督府,完全可以接触到安南情报,但他却似乎没有在意过。

    “宁王,安南国土虽不如北元与大明,但也绝非乌合之众,不堪一击。接广西与云南情报,安南胡氏正蠢蠢欲动,招兵买马,筑造高墙,扩大军备,传闻已有百万兵力之多。”

    杨荣凝重地解释道。

    徐辉祖见朱权有些茫然,便将安南国情介绍一番,道:“自张辅带兵夺回镇南关后,每日都可听闻到安南军号之声。”

    朱权总算是明白过来,今天来武英殿,真正的目的,不是来商议大明的敌人是谁的,而是商议大明是要打谁的……

    这是一次军事决策集议,是一场统一认识,统一立场的集议。

    好嘛。

    安南,就你了。

    “安南胡氏如此作为,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不足以正国威。皇上,臣请兵发安南,刀刃安南胡氏,”

    朱权斩钉截铁。

    朱允炆看向众人,询问:“宁王、杨荣等人的看法是,大明首先敌人是安南,诸位可有异议?”

    没有,无一反对。

    朱允炆拿出了一个红色的旗帜,插在了安南清化位置,道:“既然敌人已定,那就讨论第二个问题,打安南,是小打,还是中打,亦或是大打。”

    面对这一问题,众人沉默了。

    虽然朱允炆没有明说,但大家都明白三者的区别:

    所谓小打,就是给安南一个教训,杀个几千人,退他几十里,然后收兵回营。

    所谓中打,就是打一次或几次中型战役,最好是歼敌几万或十几万人,退敌百里,顺便占领三五个重要城镇。

    所谓大打,就是打一场灭国之战,一举消灭所有敌人,完全占领安南!

    不同打法,意味着战法不同,耗费兵力不同,后勤补给所需人员不同,国孥花费不同。

    徐辉祖、铁铉、解缙等人都沉默了。

    没错,朝廷准备对安南用兵,只差一个时机。但具体如何动兵,打多大规模,并没有人能说出来。

    如果小打,安南胡季犛受惊,递了投名状,那还打不打?

    如果中打,占了安南一半地,也没办法让安南陈氏复国,周围藩属国都看着呢,朝廷是退呢,还是进呢?

    如果大打,行灭国之战,朝廷要动员多少兵力,后勤能不能在山河密布的广西与安南地区得到保障?

    这都是问题。

    第六百零一章 大打,规模三十万

    粗浅的理解,战争其实就是很多人打架斗殴。

    只不过寻常打架,像是踩脑袋,打耳光,踢人,抡板凳砸,拿瓶子夯,看似凶猛,送到医院,人家很可能给开出个轻伤、轻微伤的证明。

    但战争的打架,轻伤、轻微伤这个医学报告,通常是很难开出来的,更多的是伤残报告,死亡证明。

    打架,通常都是几个人,几十个人,像是某些挖矿的兄弟,拉几千人互殴成战争级别的,实在是少之又少。

    铁铉、朱棣、解缙等人看得很清楚,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打不打安南的问题了,而是怎么打安南的问题。

    换句话说,现在只需要考虑,打多大的架,带多少人打架,是给胡季犛一拳头,让他哭着求饶,还是给他一刀子,让他残废,亦或是挖个坑,将他埋了。

    这点确定了,才好做准备工作。

    陈迪沉思再三,开口道:“安南地远,山河众多,道路阻塞,又有重兵把守要塞,若是深入敌境,怕一时难克。臣以为,不妨小打,即彰显大明威严,体现宗主国姿态,又容易控制战局,慑服胡季犛,迫其退位,称臣纳贡。”

    客观来看,安南地势西高东低,西北部是黄连山,北部是谅山,西面是安南山脉,东面是大海。大明若从广西出兵,面对的是谅山,若从云南进兵,则需要经过黄连山。

    而在山与山之间,山与河之间,河与城之间,安南都设置了要塞、关卡。大明想要拿下安南,必须冲破这些关卡,才可能进入到平原地带。

    而安南的平原地带河网密布,不利骑兵,不利后勤。一旦遇到敌人坚守不出,以逸待劳,大明补给线跟不上时,那就很可能会被封死在安南。

    从这个角度说,陈迪支持小打,并不是软弱,而是保守与谨慎。

    但陈迪的观点,很快就遭到了徐辉祖的反对;“安南已成顽疾,胡氏有胆量以下犯上,阴谋篡位,还敢欺瞒我大明,想要骗取册封,只小打小闹,根本就无法威慑,更无法让其屈服。皇上,臣以为,要打,就彻底放开了打,一举踏平安南,以震国威!”

    郁新皱着眉头,开口道:“放开了打未必行得通吧?安南虽是小国,然据所查情报,人口足有五百多万,那胡氏大兴军队,百万之师,未是虚言。想要深入敌境,灭敌百万,俘杀敌酋,何其艰难?”

    “臣曾听闻,安南等地夏秋多雨,易出瘴气疟疾,毒虫横行,可见我朝纵是动用大军,也必须考虑时节。而安南山多水多,城池高大,这也意味着很难速战速决。为早日结束战事,臣以为可集中力量,拿下安南东都升龙。升龙一破,安南胡氏便会失去依仗,拜降我朝。”

    宋晟见郁新如此分析,有些不满:“若打下升龙之后,胡氏不投降,继续盘踞西都清化,我朝是进军,还是撤军?若是中打,进军进不得,撤军前功尽弃,岂不是毫无战果?臣附议魏国公,只有踏平安南,彻底打下安南东西两都,俘虏安南胡氏,方可留一个平稳的西南。”

    解缙看向朱允炆,无法看穿那平静表情之下的盘算,双手按在桌边,盯着安南方向,严肃地说:“犁庭扫xue,踏破安南,应是上策,然郁阁顾虑也必须考虑,另外诸位也不能忘记,前元三次派人远征安南,皆以失败告终,前后耗费兵力不下三十万。若我朝选择大打一场,则必不能轻敌,需作万全之策。”

    听到解缙的话,众人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元对安南作战三次,第一次是蒙哥征讨,失败,第二次与第三次是忽必烈派人征讨,均以失败告终。谁都没有办法否认元朝初期军队的战斗力,若大明出征安南,会不会重蹈覆辙,这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打仗可不是随便说说,拍桌子,出主意就能赢了,需要考虑天时、地利、人和。

    天时?

    很短!

    若不能速战速决,一旦被缠斗到了夏日雨季,酷暑难当,若再出了疟疾或瘟疫,那极有可能会损失惨重,铩羽而归。

    地利?

    没有。

    安南占据地利,依据山、河列阵扎营,设置关卡与城池,大明想要打,只能一口一口啃骨头,若是哪一块骨头很硬,崩坏了牙,那结果……

    人和!